2007年10月27日星期六

谭作人:晒晒“常委战役”的技术统计

话说五年一度的常委之战开打之后,虽杀得天昏地暗,却是没有一点声音------按照党内常规规定,要消音。捂了声音的会,正如一部战争大片,被音响师处理成了哑剧默片之后,效果反而更加奇妙诱人。所以有人说:这里选举静悄悄,选完之后才热闹。

待到硝烟散尽,已是晚秋时分,方知冬之将临,该是晒粮入仓,以便继续“猫冬”的时候了。然而不晒不知道,一晒吓一跳:坚强团结九常委,何以好似一个模子倒?

先来看看第一个模子:四零后。九常委中,生于四十年代上半段的有7人。最大贾庆林,40年生人,60已有7。最小李长春,生于44年,也已64岁。两个五零后均是第一次入阁,暂作陪衬。所以,第一个模子的名称,是“花甲治国的中国样式”,这是同代同届同党同教共同治党顺便治国的一代楷模,曰领导集体。

再看第二个模子:工科生。九常委中,出身工科与文科的比率为81。其中六十年代工科生7人,均为四零后。两个五零后虽一工一文(克强同志硕果仅存),但因“年轻”而只能暂作储君。所以第二个模子的名称,按出身论或血统论来说,该叫“工科治国的稀有标本”。因其同质同构,具有重复建设的严重嫌疑。

第三个模式,也许该叫胡核心。九常委中,以总书记的价值为指向,选入安徽籍3人,清华生3人,42年同庚3人。这个结构,至少在形式上为核心稳定提供了保证。如果非要命名,可能该叫“党中党的党”或者是“派中派的派”,总之是核心的核心,人治的标本。可靠,稳定。至于是否有效率有效益?不一定。

不过,《人民日报》可能不同意以上的分类。这家人民日的报或人民的日报当日社论标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该文说“坚强”是虚,强调“团结”是实。社论全文中两次提到“坚强”,是作为“坚强团结的领导集体”的修饰词出现。而社论标题中没提到的“团结”二字,却在800多字的社评正文中,重复出现8次。可见“团结”的意思,才是社评真正想说的。

显然,有人对形式的统一——模式,并不放心;对谬夸的赞辞——坚强,也不满意,这些人的安全感完全出自本能。社论的目的是让共同利益和它的者们,团起结来,拧成一股绳,以便利用这根绳,抓别人来为自己垫背。这是一种经典式的气壮心虚综合症,心越虚气越壮话越硬手越黑,并发症是假话大词撑死你。

搞文科的《人民日报》,对理科出身的中常委们作出了善意的提示:要团结一致。也许一不小心着了急,把平日教导人民的口气,用在了领导身上——这是怕领导看不明白,还望理科常委们能够理解,而且不要生小气。

当然,这里不排除《人民日报》的班头们,对六十年代文科生的整体覆灭心存芥蒂,因而稍有微辞。也许有人认为,六十年代的文科生,学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宗精髓,一肚子都装着反杜林论,这次竟然被理工科们全然作废,岂不可惜?其实,他们该问的也许是:只要事实判断,完全抛开价值判断,真的就科学了吗?

既然有争议,就让我们来扩大搜索范围。中常委翻过,我们再来晒晒“中政委”,看看榜样的力量,究竟怎样才是无穷无尽的。结果发现如下:

中政委全员25人,其中四零后合计21人,占84%。四零后中,四五前16人,四五后5人,呈31之比。中政委25人中,60岁以上19人(76%),60岁以下6人(24%)。60岁以下的“青壮年”未达1/3。看来这次十七大为了异质整合,以求政治平衡,在代际平衡和梯队建设上作出了不小的牺牲。这些牺牲,目前还无法计入政治成本,暂时成了亏本的生意。党亏党本无人在意,党亏国本,国人就不该坐而视之,不闻不问。

稍有看点的是,中政委中,文科理科的出生比率为1015,终于达到了大致平衡。这个战斗序列中,也终于出现了两个60年代的文科生,这是62年入学的王刚同学,和65年进校的张高丽同志。只是不巧,学哲学的王同学长期搞党务,而学计统的张同志多年搞行政,要谈“和谐社会”和新时期的新理论,不可能寄厚望于他们。

比较提神的是,中常委及中政委中,分别出现了一个“后三届”的文科生,而且都是吃过苦的读书人。一个是学法律的李克强,一个是学历史的薄熙来。人们有理由对他们保留着某种期待,或者至少可以期待,他们也许能“说”或写”出一个懂得人心的精微之处的人文世界,或一个软一点的好社会。但你无法庆幸,对他俩也不该存在幻想,因为无论在中常委和中政委,他们都是绝对少数,属于弱势个体,无法抗拒一大堆机械制造和水利设计。在这里,理工科优先的既成事实,巳经让事实打倒了价值。

作为党外人士,业余晒客业余统计至此,不觉已是冷汗淋漓:如此一个理科治国的科学发展观,可能看到一个一个又一个三峡工程。怕怕呀,我的孩子!真怕自己已被装进模具,被铸造成为社会主义小康牌精密仪器,成为后工业时代的政绩工程之一。

难道,政治经济跛了腿,文科理科就要偏心?党务国务就要搞混?

    社会民主,公共批评,以人为本,这人文中国的美妙和声,你究竟躲在哪里?

20071023.成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