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日星期五

胡少江:为什么对中国增长感到不安的人数增加?

2011-04-01
本周早些时候,BBC公布了一项关于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中国增长的看法的民调结果。约有一半的受访者对中国的增长仍然持比较正面的看法;但是与二零零五年的一项同类调查相比,对中国经济增长持负面看法的人显著增加。这项调查是BBC委托专业民调机构"全球扫描"和马里兰大学国际政策研究所进行 的。主要采取入户访谈和电话访谈的方式。接受调查的人涉及二十七个国家,共计两万八千多人。

对中国的增长持正面看法居多的国家主要是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等;而对中国持负面看法居多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以及主要的欧洲国家。这些发达国家是中国的主要经济贸易伙伴。它们的民众对中国增长持负面看法的人增多,对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具有指标性的 意义。因为民间的看法会对这些国家的对华经济政策产生影响,从而对中国的出口、投资和其他国际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为什么发达国家中对中国 增长持负面看法的人会增多呢?有些人将之归结为"竞争者对经济大国的嫉妒和片面性"。这种解释恐怕太过简单。因为该机构的调查同时表明,当受访民众被问及 对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的贸易行为的看法时,认为中国采用不公平的贸易手段获取利益的人比那些认为欧洲不公平的人高出百分之七十五,甚至比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还要高出百分之二十五。显然,受访民众并非不加区分地"嫉妒"和"仇视"经济大国。

对中国的增长感到不安的人增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讲,近两年来,世界主要经济体饱受金融危机之苦,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没有从危机的冲击下完全恢复,尤其是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商品在世界几乎无所不在。将这二者联系起来,很容易使西方国家的民众认为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抢走了本国的投资者,也剥夺了自己的饭碗。

从中国自身来看,有两个重要因素导致世界各地认为中国贸易不公平。一是中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超经济干预。为了保护中国的出口产业,每年中国政府都需要向市场投放大量的人民币来回购美元,从而使人民币汇率维持在一个人为的低水平上。中国政府这样做虽然有保护国内就业的苦衷,但是从国际贸易实践看,尤其是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看,这的确是一种经典的不公平国际竞争手法。当然会遭受诟病。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对劳工政治权利的剥夺,也在一定程 度上起到了压低了中国产品的劳动成本的作用。例如,中国的工会是政府的附庸,并不能真正的代表工人的利益。工人也没有通过罢工、集会、自由选举等来争取自 己的合法权益。虽然在中国产品的低成本优势背后,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确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在普通人那里,很难分清合理的"低成本优势"和不合理的由于 侵犯劳动者权利而获取的"低人权优势"。

假如中国通过政府的超经济干预和"低人权优势"在国际上获取经济利益,当然会引起民主社会普通民众的双重不安。一是经济竞争角度的不安,因为民主国家的民众不情愿让他们的政府拥有过大的权力,也不会接受放弃人权来获取竞争优势,这样一来,他们与中国 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就会处于一种不公平的地位。从政治上看,容忍中国政府剥夺中国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也很难使民主社会的民众感到心安理得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