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4日星期六

林寄南:大選考驗台灣民主



路透社图片:民进党支持者在等待选举结果……(2012年1月14日)

台灣總統和立法院換屆選舉,選戰進入白熱化。耐人尋味的是,這次總統大選,與二零零四年三月的情形不無相似之處:尋求連任者聲勢下跌,轉而操弄選情;挑戰者略有勝算,卻格外警覺於意外狀況。台灣民主再次面臨考驗。

正義願景與醜聞選舉

這次大選與以往顯著不同處,是社會議題得到重視。十二月舉辦的兩場總統候選人辯論,一場有五家媒體參與提問,另一場邀請十二個民間壓力團體代表參與提問。雖然因為十二人中未包括原住民代表而爆發場外衝突,但這種形式卻可以說是全球民主國家選舉經歷中的第一遭。也因此,無論是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還是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都以未來經濟和社會政策改革方向作為主要選舉訴求,以其正面選舉的策略,贏得支持,對現任國民黨政府形成巨大壓力。借助抹黑對手的“負面選舉”,雖然在藍綠陣營仍處處可見,但也隱然成為本次大選中的貶義詞。

國民黨卻一仍其舊,始終致力於挖掘對手醜聞。延燒至今不衰的,是指責蔡英文在所謂宇昌公司案中有貪瀆情事。從立委邱毅爆料,到現任經濟建設委員會主委劉憶如出示政府檔案文件作為證據,最高檢察院特偵組,迅即針對蔡英文展開調查。不料卻爆出劉憶如擅改文件日期,以及對國民黨以往類似選戰手段的聯想,司法程序遂偃旗息鼓。攻擊轉而聚焦在瓜田李下避嫌的道德要求;效果不足時,劉憶如竟然再次出手,以行政官員身份,動用政府資源,選擇性公開相關文件,認為宇昌案仍有疑點。至此,劉憶如本人言行,已足以導致干擾公平選舉的醜聞調查,卻被大多數台灣主流媒體輕輕放過。

更嚴重的是壹周刊年前爆料,內部文件顯示,政府情治機關公然專案蒐集在野黨候選人情資,定期做成報告上交。正如民進黨強烈反彈中所指出,這是堪比尼克松“水門事件”竊聽對手民主黨競選總部的重大醜聞,直接危及到台灣民主體制。但馬英九卻只強調他個人從來沒有看到過相關報告。即使其本人確不知情,而調查局公開回應時並沒有正面否定媒體舉證的內部文件,則馬英九的表態只有撇清干係,完全沒有作為一個民主國家總統的道義承擔。至於說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吳敦義痛批蔡英文是拿不出證據、專事抹黑,那就不但是公然推卸甚至也是在轉嫁政治責任。

完善民主制度,隱患仍多

美國水門案當年,是依賴媒體和國會的堅持,才迫使尼克松辭職下台。如今台灣媒體表現如何?中國時報一篇社評耐人尋味。這份偏藍媒體歷數台灣民主化以來,國安情治部門介入選舉的歷史,從李登輝、陳水扁到馬英九,無一漏網。言外之意,一來民進黨執政時也同流合污,二來馬英九本人沒有插手,比其他人還要好;藉此將重大議題誤導成雙方誰比較不爛的人品印象。國安介入選舉,是威權時代遺留體制持續侵蝕民主政體,與台灣《集會遊行法》至今沒有徹底除罪,警檢動輒起訴抗議人士,屬於同類問題。目前綠營已組人權律師團隊,監督並追究。但此事必須超越藍綠選戰,以台灣民主可長可久為念,才有可能求得正面的進步效果。姑不論若馬英九勝選,可能導致長期爭論;如果蔡英文當選,則民進黨如何處置此事,將對台灣民主質量有深遠影響。

這次大選,以往惡質選舉政治的遺緒,也在繼續操弄民調。根據規定,選前十天不得公開談論或引用民調數字,以免妨害選民自主判斷。到一月三日為止,最有公信力的政治大學未來事件交易所預測數字顯示,蔡英文將勝馬英九七到八個百分點(大約50%:42%)。可是所有大眾媒體的最後民調都與此相差甚遠。偏藍媒體堅持說過去半年,馬始終勝蔡四五趴。綠營數字同樣不可信。大選電視辯論時,綠營三立電視開動語音投票,蔡竟然領先馬、宋十倍以上,投票不過是民意表象下的同黨互勵,並沒有實質信息價值。另一方面,蔡的競選總部為防萬一並動員中間選民,一直說蔡落後於馬。負面選舉也令他們擔憂投票前夕突發意外事件,所以最後也只是說蔡略勝馬一個百分點。

其實,偏藍的《遠見》雜誌開辦民調五年,也曾有極高公信力,但卻在前不久被內部高層關閉,令外界紛紛猜測受到壓力。問題是,假如蔡英文勝選,藍營媒體勢力仍佔主流的情況下,綠營媒體是否願高標改革,追求更為獨立的新聞價值,減少政治的介入操弄;或者至少,不要再陷入與對手比爛。

國民黨執政的重大問題包括官僚至上,行政獨大,黨即國家,外加動用立法院多數排斥對手、輸送利益等等。民進黨曾是這個既有黨國體制的外來者。陳水扁上台時缺少行政資源,轉而訴諸政治手段。他的政治操弄,以及他與國民黨比爛的態度,招致社會普遍反感。民進黨在後扁時代扭轉頹勢的成功,表現出有效反省。但兩黨迄今在立法院合作的若干社會政策議案也顯示,這種反省仍有限。如果大選結果實現三次政黨輪替,蔡英文如何面對行政資源不足的狀況,民進黨的態度和做法,將對台灣民主的長遠發展有深刻影響。


――原载《动向》杂志2012年元月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