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0日星期三

梁京:养老金危机有多严重?


2012-06-19
中国政府最近提出要推迟退休年龄。他们为什么要在此时提出这个问题?中国的养老金危机究竟有多严重?

对于只顾今天不问明天的中国政府来说,若非危机发展已成眼下的紧迫问题,是绝不会未雨绸缪的。明明知道不得人心,中国当局选择此时提出推迟退休年龄的主张,是因为这个问题已成燃眉之急。首先是中国建国之后生育高潮的一代人全面进入退休年龄。不仅城市户口的老人要拿退休金,而且,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村老人,也要进入国家支付退休金的行列。而正当此时,中国政府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也告结束,甚至出现急速下滑的严重局面。为了刺激经济,政府还面临大规模减税的巨大压力。这意味著在养老金问题上,政府马上就要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

这个问题恶化的速度,远超预期。最大的凶兆,就是短期危机与长期危机叠加。政府近期出现财政危机,已成定局,雪上加霜的是“人口红利消失”也在加速。2006年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报告》指出,15岁~64岁总劳动力要在2016年才达到高峰,但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总劳动力在2012年达到顶峰后将开始负增长。
http://finance.huanqiu.com/china/2012-06/2828025.html

在这种情况下,养老金危机已经是“纸包不住的火”,政府不得不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于是政府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如何把养老金入不敷出这个基本事实告诉百姓同时又不引发全社会的恐慌。这个任务落在了为政府帮闲的“专家”们身上。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两个学术性和权威性都比较强的报告,一份是中国银行研究团队近日发布的《重塑国家资产负债能力》,这个报告给出了一个多数百姓不能理解的数字,即从资产存量的测算看,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已达16.48万亿。这个数字把不少外行人吓了一大跳,因为他们不懂存量与流量的概念。如果懂得这个概念,就不会太恐慌,因为相对中国政府和社会拥有的资产总量,这个数字并不十分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整个国家和政府未来资产负债的总趋势对解决这个问题十分不利。由《财经》杂志发表的《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正是系统回答这个问题的一篇重要文章。

作者使用的是国际组织使用的比较标准的分析框架,它的好处是系统性,不能回避最基本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关联逻辑。这让人看起来具有难以拒绝的学术性和权威性。根据文章分析,中国国家资产负债的风险主要来自养老危机已经无法否认,但是,文章的作者还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淡化这个危机的严重性和爆炸性。那么,专家们是如何这样做的呢?

一个办法是回避中国特有的养老金不公平问题。叶檀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养老体制的不公平表现在老人啃新人,公务员啃普通员工,城里人啃农民工,确实是典型的劫贫济富”。而马骏领衔的报告,对这个问题根本不敢触及,而这恰恰是中国未来养老金危机最有爆炸性的问题。进入“未富先老”困境的中国,最大的挑战就在于难以把养老金不足的负担转嫁给社会底层,因为这个阶层已经榨不出什么油水了。为了不出现社会动乱,唯一的选择就是减少中国目前养老体制劫贫济富的程度,这就意味著养老金存量的缺口将以远超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增长。而马骏的报告并没有把这一点计算进去。
http://yetanyetan.blog.sohu.com/221252996.html

马骏报告最不诚实之处,就是关于未来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假设。作为职业经济学家,马骏不可能不知道,汇率的长期趋势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化趋势。但是,为了支持人民币不会大幅贬值的假设,报告却回避了这一关键因素,而是假定中国资本的流出与流入大体平衡。其实,这个假定本身也靠不住。因为面临政治和社会转型的中国经济,包含著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海外投资者不会傻到看不见。至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由于人口老龄化,也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严重失败,中国劳动生产率相对其他国家将会严重恶化,人民币大幅贬值不可避免。这将会对中国养老金危机带来灾难性后果。正因为明白这一点,马骏的报告才要忽悠百姓,方便权贵资本外逃。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