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0日星期二

馬若德:獨裁角色和獨裁風格的比較

图: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中文名:馬若德)


作者为世界知名的中国文革史专家,哈佛大学教授,此文比较了毛泽东与列宁、斯大林、希特勒的行为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深入认识中共一党专制的新视角。——编者

列寧和毛形成強烈反差

以蘇聯的角度看,毛的工作風格與列寧和斯大林截然不同。兩位蘇聯領導人都是通過行政機構運作的,列寧通過蘇聯人民委員會(Sovnarkom)而斯大林通過蘇聯共產黨書記處。列寧和毛形成強烈反差,前者不信任「隨機應變」,堅信「每走一步,都必須有預設的計劃和周密的圖表」。自斯大林1922被任命為總書記之後,他在三年內將蘇共書記處打造成擁有767名全職雇員的組織,成為黨的真正權力核心,並延續下去。中共書記處則小得多,毛賦予其中國行政機構的核心角色,事實上,書記處只是他行使個人權力的工具,而非國家權力的核心。

毛不想僅僅屈尊做一位總書記,該職務代表著大量的繁文縟節。他喜歡鑽研中國歷史、文學或其他他愛好的領域,並與知識份子探討。毛的同事們還知道,他還要花大量時間在女性身上,他們就好像阿道夫·希特勒的同事一樣困惑,不知道他們的領導到底什麼時候工作。希特勒更願意和教育程度不那麼高的人交往,經常在桌上就一些泛泛話題數小時長談。但這兩人的同事們都知道,希特勒和毛這樣的活動只是休憩醞釀,而絕非懈怠偷懶。斯大林則不一樣,他「生活只有一種方式,就是工作。他是工作的奴隸」,他在他書記處的辦公室管理整個蘇聯。然而斯大林也會和毛、希特勒一樣,長時間離開首都,每年到南部度假,三十年代中有兩三個月,後面幾年長達四個半月。儘管他和莫斯科保持聯繫,但這也說明斯大林和另外兩位領導人一樣,不得不依賴他們所信任的下屬,比如莫洛托夫。毛和斯大林不同,不喜歡受日常工作程式的束縛,對行政規定不屑一顧。鑒於中央在斯大林的蘇共或毛的中共內都未能發揮應有的最高作用,毛召開全會的頻率遠遠低於斯大林——他統治中國二十七年間,召開二十一次;斯大林從1934年「勝利者的代表大會」到1953年去世十九年間,召開二十二次——這就顯得意味深長。與蘇聯的這位獨裁者相比,毛更為不關注憲法的精確性。
希特勒和毛相似的“斗争哲学”

對於計劃制定者和專家,毛比斯大林更顯得嗤之以鼻,不願意將複雜問題簡化為單個的矛盾。他的工作風格因此顯著區別於他的蘇聯先驅,而更讓人聯想到阿道夫·希特勒的行動和態度。這位納粹領導人也同樣不信任專家,拒絕接受事物的複雜性,厭惡常規工作程式,堅信只要有意志,則會無往而不利。實際上,假如毛也相信,只要沒人製造麻煩,所有困難都會迎刃而解,那麼這種工作風格就好像獨裁元首之於納粹德國一樣,可能會為政府工作帶來同樣的混亂。但和希特勒不同的是,直到文化大革命之前,毛還是在一個按部就班的國家機構中進行統治,儘管他對此提出抱怨。在中國,所有的領導都在中央和政治局之下,而在納粹德國,在黨的主要機構和政府之間存在爭權奪利的部門鬥爭,內耗很大。這無疑給了希特勒大權獨攬的機會。他不但是黨和政府的領導人,實際還成為這兩個國家機器之間唯一的清晰的聯繫紐帶,以及二者的仲裁者。

就某些核心信仰而言,希特勒和毛是相似的,而不像斯大林。後者似乎將鬥爭主要當做征服對手的手段。而希特勒則和毛一樣,認為鬥爭是存在的本質:「鬥爭使人強大……」,鬥爭是「萬物之父」。「要生存,就必須戰鬥。在這個世界上,永恆的鬥爭是生存之法則,那些不願戰鬥的人是沒有資格生存的」毛對此的看法眾所周知:「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儘管毛並不擁護希特勒的種族理論,而且通常只在階級的範疇內談論鬥爭,然而他永不間斷的革命理論和希特勒相似,而他為階級鬥爭所做的哲學辯護也說明,他就像希特勒一樣,認為鬥爭是生存的基礎:「一分為二,這是個普遍現象,這就是兩分法。」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對他的醫生的說法更個性化一些:「我喜歡大動亂。」同樣讓人驚訝的雷同是,毛和希特勒都相信意志力佔主導地位。
毛的偏执心更像斯大林

希特勒的觀點自然來源於叔本華和尼采。我們也知道毛在二十多歲時,也從包爾生《倫理學體系》的譯文中吸收了這些西方哲學家以及其他人的思想,正如他在該書的一條註釋中所說:

豪傑之士發展其所得于天之本性,伸張其本性中至偉至大之力,因以成其為豪傑焉。本性以外之一切外鑠之事,如制裁束縛之類,彼者以其本性中至大之動力以排除之……大凡英雄豪傑之行其自己也,發其動力,奮發踔厲,摧陷(廓)清,一往無前,其強如大鳳之發於長穀,如好色者之性欲發動而導其情人,決無有能阻回之者,亦決不可有阻回者。

甚至在他這些豪言壯語之前,他1917年論體育的文章已經顯示出他對儒家的格言銘記於心:「有志者,事竟成」。正如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所證明的,他對「愚公移山」的力量從未喪失信心。

有一點毛更像斯大林而不是希特勒,就是他這些年來逐漸膨脹的偏執心。相比之下,希特勒從納粹運動伊始便成為當仁不讓的領袖,沒有任何人質疑他的地位,他從未擔心過宮廷政變,因此也從未感到清洗納粹黨的必要。他在任何階段都未曾遭遇意識形態的挑戰;對於普通黨員而言,「阿道夫·希特勒就是我們的思想」。希特勒就是納粹革命;從他而始,因他而終,沒有他,革命則無從談起。儘管毛大權獨攬,儘管他的思想佔了主導,但也是直到文化大革命,他才取得了能與希特勒相提並論的地位。


——原载《动向》杂志2012年11月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