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9日星期三

梁国坚 邓郎:破解387年前北京王恭厂大爆炸之谜

明天启六年王恭厂灾变气象成因考
——纪念387年前发生在古中国的一次特大龙卷风事件

【新世纪特稿2013年5月29日】发生在整整387年前(1626年5月 30日)的北京王恭厂“大爆炸”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史上最扑朔迷离的事件之一。关于事件的起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蒙上了许多神秘色彩。最让人费解的是,此次事件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之中,大明帝国首都的闹市中心,有成千上万的目击者(受害者),但近400 年来,却没有人能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不揣冒昧,一步步带您穿越历史的迷宫,揭露本次事件的起因和过程以及伴随的所有现象,为您揭开这近400年的谜底。本文的两位作者,一位是中国山东的气象学者,另一位是生活在美国中西部的地理学者。

维基百科如此描述王恭厂灾变:
王恭厂大爆炸,史称天启大爆炸或者王恭厂灾,为1626年5月30日(明朝天启六年五月初六)、端午节次日上午9时,明朝北京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区域发生的离奇爆炸事件,造成半径达750公尺、面积达2.25平方公里的爆炸范围及2万余人的巨大死伤[1]。后人估算,此次威力约为1至2万吨当量的三硝基甲苯,相当于广岛原爆。[2] 《天变邸抄》描述:「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大街(今宣武门内大街),北至刑部街(今西长安街),西及平则门(今阜成门)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屋数万间,人二万余,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僵尸重迭,秽气熏天;瓦砾盈空而下,无从辨别街道门户」。而震声南至河西务,东至通州,北至密云、昌平,甚至远距京城数百里的遵化、宣化、大同、山西广灵县及天津等地都发生剧烈震动[6]。「京城中即不被害者,屋宇无不震裂,狂奔肆行之状,举国如狂,象房倾圯,象俱逸出。遥室云气,有如乱丝者,有五色者,有如灵芝黑色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7] 又及,「两万多居民非死即伤,断臂者、折足者、破头者无数,尸骸遍地,秽气熏天,一片狼藉,惨不忍睹」。一时间人畜、树木、砖石突然腾空而起,不知去向。爆炸力之大,乃至炸飞的「大木远落密云」,石驸马大街(今新文化街,在西单南侧)上有一五千斤重的大石狮竟被掷出顺成门(今宣武门)外,其后「木、石、人复自天雨而下,屋以千数,人以百数」,在爆炸中,「所伤男妇俱赤体,寸丝不挂,不知何故」,而且「死者皆裸」。[8] 事后有人入京报告,西安门附近落下铁渣滓,人们的衣物飘至西山上或东北郊,高挂树梢,昌平的州教场中,衣物、银钱、首饰、器皿也零散一地。王恭厂事件爆炸威力之大,撼天动地之巨,远非火药库失事或地震引起灾变所能解释。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爆炸中心却「不焚寸木,无焚烧之迹」。 正在爆炸中心范围内,走在街上的官员薛风翔、房壮丽、吴中伟的大轿被打坏,伤者甚众,工部尚书董可威双臂折断,御史何廷枢、潘云翼在家中被震死,两家老小「覆入土中」,宣府杨总兵一行连人带马并长班关7人没了踪影。承恩寺街上行走的轿子,事后被打坏在街心,女客和轿夫都不见了。还有粤西会馆路口的塾师和学生一共36人,一声巨响之后,也没了踪迹。更奇怪的是,到京两日的绍兴吏目之弟于蔡市口遇六人,拜揖尚未完,周某的头突然飞去,身体倒在地上,而6人却无恙。爆炸之时,许多被连根拔起,掉落在远处,,甚至残破的头颅更时纷纷被卷入云霄,又从天空中落下。据说这一场碎尸雨,一直下了两个多小时。木头、石块、人头、断肢,还有各种家禽尸体,纷纷从天而降,其中尤以德胜门外落下的人臂、人腿更多[9]。皇帝明熹宗正在乾清宫用早餐,突然地动殿摇,起身便冲出乾清宫直奔交泰殿,情急间“内侍俱不及随,只一近侍掖之而行”,途中“建极殿槛鸳瓦飞堕”,近侍的头部遭飞瓦击碎而当场死亡,紫禁城中正修建大殿的工匠,因“震而下堕者二千人,俱成肉袋”。皇贵妃任氏宫中器物纷纷坠落,襁褓中的太子朱慈炅当日身亡
2013年5月21日,美国俄克拉何马穆克地区遭遇EF-5级强龙卷风袭击,造成24人死亡的惨剧。美国是龙卷风发生强度最高、次数最多的国家,然而,很少有人想到,历史上伤亡和损失最大的一次龙卷风灾难却不是发生在美国,也不是发生在当代,而是发生在1626年的中国,距今已经387年,死亡人数在2万人以上,财产损失不计其数。2013年5月31日,就是该事件发生的387周年。
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顺天府王恭厂灾被认为是同3000多年前印度“死丘”事件、1908年6月30日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大爆炸并列的世界三大未解自然之谜之一。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王恭厂遭遇了一场大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时很多人认为是王恭厂火药库“爆炸”。1986年5月30日,这次特大灾异事件发生的360周年,北京明史等各方面专家联袂召开了一个“1626年北京地区特大灾异综合研究学术研讨会”,基本将这次事件定性为“是一次可燃气体溢出,地光、静电异常,和有强烈震感的地震所引起的王恭厂火药库爆炸,是一次地震次生性灾害”。
本文通过对王恭厂大灾有关的历史记载归纳整理,从灾变系统的外型、伴随现象的特点分析,提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观点:1)这是一次强对流小尺度天气系统——强龙卷风天气过程袭击引起的灾难。主要判据有:①发生季节相符;②有龙卷风过境时呼啸声,移动速度一致及移动时伴有灰尘涌起、屋宇震荡现象;③局部长条形范围内粉碎性破坏、旋物上天和飘落物飘落方式的现场也符合龙卷风破坏方式和特点;④符合龙卷风的外观和生命史。而没有发现明显与判定为龙卷风相悖的现象。2)提出了龙卷风引发龙卷风内部“黑火药爆炸”的推论。龙卷风到达王恭厂后,引发厂内黑火药爆炸,发出“巨响”,黑火药爆炸时释放了大量的能量,获得能量的龙卷风从EF-3级瞬间跃升为EF-5级,爆炸产生的能量明显地提高和促进了龙卷风的涡流破坏力,将龙卷风的势力急剧扩大。依据格雷戈博士有关“一些龙卷的主涡旋漏斗云附近存在围绕着主涡旋转动的小的涡旋”的发现,本文对王恭厂附近的离奇失踪现象进行了解释,龙卷风的好多条上升气流吸管加强并从中心向外大大地摆出来从而制造出了这些事件。王恭厂灾的龙卷风引发爆炸说可解释此次灾难中低温无火、荡尽衣物等一系列困惑着人们多年的问题。3)用“左”、“右”龙卷风的推论可合理解释“王恭厂巨声的传播呈纺锤状分布”、“蓟州房屋坍塌”及“蓟州发现从京师飘落下来的三个活人”等现象。研究发现,王恭厂灾时听到“巨响”的区域以京师到蓟州为轴线呈明显的纺锤状分布,同时,不仅蓟州房屋坍塌,蓟州、丰润一带还飘落下了来自京师的衣物,更有甚者,在蓟州人们还发现了从京师飘落下来的三个活着的被埋于地下的人。本文首次提出了当时从京师到蓟州上空存在一条龙卷风涡流管,造成京师灾难的属涡流管右端的“右龙卷”,造成蓟州灾难的属涡流管左端“左龙卷”的推论。

引  言
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顺天府王恭厂(现在北京的永宁胡同与光彩胡同一带)大爆炸被认为是同3000多年前印度“死丘”事件、1908年6月30日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大爆炸并列的世界三大未解自然之谜之一。
公元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时),顺天府西南角王恭厂遭遇了一场大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时很多人认为是王恭厂火药库“爆炸”(故本文有时也沿用这一叫法)。这一事件从发生起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有很多学者进行过研究。虽然事情已经过去381年了,但是仍然众说纷坛,解释不一,对于这场灾难所呈现的一些现象,如“男女尽皆裸体”、受灾中心“不焚寸木,无焚烧之迹”等,都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
1986年5月30日,即这次特大灾异事件发生的360周年,北京的明史专家和从事天文、地理、地质、地震、军工、古兵器、科技史、新闻史等各方面研究的专家,曾联袂召开过一个“1626年北京地区特大灾异综合研究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会议”),会后出版了文集《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以下简称《文集》)。这是一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会议,在给我们留下丰富史料的同时,从多学科不同角度提出的很多假设和讨论把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给我们后人不小的启迪。
会议对这次灾异事件的“性质”作了探讨,对成因提出的假设大致归纳为6类:(1)火药自身爆炸说,(2)陨石坠落说,(3)天然气引爆说,(4)飓风致灾说,(5)隐火山地内热核强爆说,(6)地震说和以地震为主多因素说。火药自身爆炸说、陨石坠落说、隐火山地内热核强爆说因过于牵强附会在会议上就被排除[1]。从会议最后发表的综述看,会议基本将这次事件定性为“是一次可燃气体溢出,地光、静电异常,和有强烈震感的地震,所引起的(王恭厂)火药库爆炸,是一次地震次生性灾害[2]
分析起来,这种解释有一定合理成分,但称不上完善,因为它综合的火药爆炸、可燃气体溢出、地光、静电异常和有强烈震感的地震等解释有些地方存在着不同领域的专家针对一种或几种现象用各自领域理论进行猜测的成分,解释所依证据指向具备多向性,许多机制没有阐明,很多疑点没有给出解释,或解释漏洞很多(有关理由将在文中阐述)。所以,对于会议作出的“整个王恭厂灾变事件,则是地震(包括震前可燃气体溢出、地光、静电异常)、火药及可燃气体爆炸、爆炸后的冲击波产生的强静电力和旋风(或龙卷)共同肆虐、综合作案所造成的结果”[2],Ⅲ页)的结论,实际上没有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同,持有不同观点的研究论文很多。
本文认为:在明末,科学文化已比较发达,此次大灾难又是发生于集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为一体的明朝都市,目睹者甚众,所以与灾难相关的史料记载是比较丰富的。另外,由于有很多的学者进行过研究,虽然结论不够完善,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可借鉴之处很多。从这些资料和研究成果入手,将这次灾难的特点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归纳,还是有可能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的。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笔者发现造成这次灾难的“灵芝状”外形、低温冷火与吸物上天现象、小范围内极强破坏力等特点极似龙卷风,故本文从龙卷风的假设入手,对古文献相关的记载进行解读和诠释,力图从气象角度找出这场灾难的真正成因。

一、祸起龙卷风
1  龙卷风简介
出于本文需要,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龙卷风。
图1  龙卷风(采自: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328968.htm
龙卷风是一种小范围的强烈旋风;从外观看,是从积雨云(或发展很盛的浓积云)底盘旋下垂的一个漏斗状云体,有时稍伸即隐或悬挂空中,有时触及地面或水面;旋风过境,对树木、建筑物、船舶等均可能造成严重破坏(图1[3]


龙卷风范围小、寿命短,属于小尺度对流性天气系统。因此,龙卷风的发生必须具备对流性天气发生的条件: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充沛的水汽和触发机制。
龙卷风的持续时间很短,往往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移动速度平均15m/s,最快的可达70 m/s;移动距离一般为几百米到几公里,个别可超过几十公里。龙卷中心是下沉气流,四周为急剧上升的气流。上升气流速度可达60m/s,其最大处出现在离地50m左右的高度上。
龙卷风中心气压可低于400hpa,有些甚至低到200hpa。人们日常生活的大气压力大致为一个大气压,为1013.3hpa。以压差600—800hpa计算,龙卷风中心每平方米要承受6到8吨的作用力。其水平气压梯度极大,最大可达到2hpa/m。龙卷风的风速也极大,最大可达100—200m/s以上。飓风风速在32.7—36.9m/s的为12级,大于等于61.3 m/s的为18级,可见龙卷风风力远远超过飓风。龙卷风还有旋转、吸管作用。因此,龙卷风具有很大的破坏力,所经之处,树木、房屋、农作物等都可能被席卷一空,撕得粉碎[4]。 2011 年的密苏里州 Joblin 龙卷风将数万镑重的大卡车抛到百米以外。
另外,龙卷风会发出巨大的呼啸声,所到之处,吼声如雷,犹如飞机机群在低空掠过。这一点一些气象学教科书已经提及[5],也有来自新闻界的报道。
比如:1990年7月8日《中国环境报》刊登的胡国林、杜荣和的《龙卷风卷走九江300 万,72 人受伤 12 名重伤员未脱离危险》中写到:
6月27日下午6时10分左右,九江县马回岭镇马头村张家山对面的山上,一团起初呈蘑菇状的黑云变成一条几十米高的黑柱子,在山顶上摇摆扭转,大约 5 分钟后,“黑柱”移至山脚下的一条河道上,顷刻间一道几丈高的水柱在天空中急速旋转,伴着飞机起飞般巨大的声响,向张家山自然村铺天盖地卷来。
再如:2004年7月20日《北京日报》刊登的董振国的《山东省沂南县遭受龙卷风、大雨袭击》中写到:
据新华社济南 7 月 18 日电,7 月 17 日晚 7 时至 18 日早晨 6 时,山东省沂南县遭受龙卷风、大雨袭击,大量房屋受损、多人受伤……村民胡发长告诉记者,当时他正在家里,关着房门,突然房门被大风冲开,他赶忙上去顶住,但风力太大,顶不住,接着一声巨响,房顶被卷起,瓦片、泥土四处乱飞。村民胡家恩说,当龙卷风到来前,声音比火车还响,非常可怕。

整个地球表面,除了南极洲,都是龙卷风的活动场所,此公几乎无处不在,海拔3,700 米的高山上,都有它的身影。大约75% 有记录的龙卷风发生在美国,而美国的大多数发生在中西部,尤其是所谓“龙卷风走廊”俄克拉荷马,堪萨斯和密苏里地区。龙卷风一年四季都有,以春夏为多,美国有多次龙卷风发生在冬季。本文作者之一生活在美国爱荷华州,对龙卷风警报司空见惯。对龙卷风周遭的可怕风速也领教过多次:后院大腿粗的树枝被吹断。不少人以为龙卷风不会光顾大城市。 其实龙卷风袭击大城市的记载史不绝书,19世纪以来就不下百次。象美国的圣路易斯, 英国伦敦都被击中过不止一次。 1896年5月的龙卷风造成圣路易斯市中心255 人死亡。 就连龙卷风很少光顾的美国犹他州,首府盐湖城1999年8月竟然也受到一次EF2级龙卷风的光顾,给位于市中心的达美体育馆(Delta Center) 造成了轻微损害。许多中国观众都在电视上见过该体育馆,这是当年NBA冠军决赛的场地。华盛顿,洛杉矶,休斯顿等大城市都遭遇过龙卷风。绝大多数中国人一生中经历龙卷风的几率几乎为零,所以对龙卷风非常陌生,难怪会对龙卷风现象有很多离奇的解释。

龙卷风的威力
2001 年 五月22 日 下午, 乔普林(Joplin), 密苏里被EF5 级龙卷风光顾。 该系统风速高达300 公里/时,宽度达到1.6公里,市区南部几乎被夷为平地。死亡162人,经济损失达30亿美元。
下面的照片是同一地方的前后对比。设想,如果这是在人口高度密集的明末北京市中心,损失会达到什么程度?

2  《天变邸抄》
《天变邸抄》是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间在北京出版的一份由民间报房编辑发行的报纸,集中报道了这次特殊的灾异事件。原报已经无存,但明末清初的不少文人的文集,如金日升的《颂天胪笔》、明代黄煜的《碧血录》卷下《天变杂记》、清代计六奇的《明季北略》卷2《丙寅五月初六纪异》等,都收录了它的全文,使这份报纸的内容得以保存了下来。“天变邸抄”这几个字,是收录时由收录者自已添加上去的,意为“天变”那一天出版的“邸抄”,或报道那次“天变”情况的“邸抄”。关于这一次所谓的“天变”,《明史》、《明实录》、《明会要》都有所记载,但十分简略。《明史》的记载,见于《熹宗本纪》和《五行志》,只有简单的三句话,即“五月戊申,王恭厂灾,死者甚众”。《明实录》和《明会要》的记载更简单,只有两句话,“天启六年五月戊申巳刻,王恭厂灾”。而《天变邸抄》则用了近3000字的篇幅,对这次事件作了全方位的十分详尽的报道,记录了众多的细节,为研究这次事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因此,我们首先围绕《天变邸抄》展开分析(《明季北略》记载与之大致相同)。
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
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西及平则门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屋数万间,人二万余,王恭厂一带,麋烂尤甚,僵尸层迭,秽气熏天,瓦砾盈空而下,无从辨别街道门户,伤心惨目,笔所难述。
震声南自河西务,东自通州,北自密云、昌平,告变相同,城中即不被害者,屋宇无不震烈,狂奔肆行之状,举国如狂。象房倾圯,象俱逸出。遥望云气,有如乱丝者,有五色者,有如灵芝黑色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2],4页)
这段百来字的记实性短文,对这次灾变发生的地点、日期时间、天气等背景,系统的移向、移速、移动路径,以及伴随的现象、破坏的方式、造成的损失等,给出了极为明确而生动的交代。下面本文开始依次解读。
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许,当时晴空如洗。五月正值夏天,据资料,北京夏日平均气温是为25.8℃,1942年6月15日曾经出现42.6℃的高温。从文献记载看,天启六年夏天尚没有下雨[6]。初夏五月,夜冷昼热,气温日较差大,清晨气温低,当太阳升起来后,地面开始升温,形成上冷下暖的大气层结不稳定机制,一经触发,易形成对流天气。“天色皎洁”,并不说明大气层结处于稳定状态,这一点,气象学上有明确的理论,所以不能因为天气晴就否认发生对流天气的可能。
忽然,在京城东北方向传来声音。“声音如吼”4字,即解释了声音听起来像什么,又解释了声音大的不得了。这个“吼”字,确实用的很妙,我们想象一下,实在找不出另一个更合适的象声词代替。对于这个移动的声音,王补等学者认为属于“地声”[7]。但是,笔者在前文曾提到,龙卷风发生时会发出极大的啸叫声,像飞机起飞时的巨响,和灾变描述比较,两者确实很像。
这个灾变系统是移动的。从“渐至”一词大致可以判断出系统的移速类似于直升飞机的速度,这与龙卷风移动速度平均15m/s、最快的可达70m/s的特点也是一致的。据地震理论:地震引起的地裂的速度达到4000m/s。这次灾变长度仅几里,几秒之内即可完成,如果是地震,不会出现像“渐至”这样相比起来慢吞吞的移速。伴随着声音到来的是“灰气涌起,屋宇动荡”。这说明上升气流强大,非一般大风,且一般大风很难会使“屋宇动荡”。资料显示,地震和风没有必然的联系。唐山大地震幸存者事后叙述:(地声)好似刮风,但树梢和菜叶都不动。而这个房屋持续“动荡”灰气“涌起”,是伴随着声音到来一起发生的,并一起向西南王恭厂方向移动,到王恭厂之后才传出巨响的。 因此,该现象和地震现象是不同的。
灾变系统从京城东北呼啸着移到京城西南,不久从京城西南传来一声巨响,如此的巧合使我们不得不将它们联系起来。“须臾”就是不久或过了一会的意思,这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即龙卷风移动的过程,之后在京城西南传出了一声“大震”。一声“大震”及伴随着的“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和巨大的伤亡现象,又加上王恭厂制造火药的特殊性,让很多人相信这是王恭厂黑火药“大爆炸”。引用较多的当属明沈国元《两朝丛信录》所载吴二所言“但见飚风一道,内有火光,致使满厂药罐烧发”([2],7页)。资料记载,王恭厂只是一个总人数七八十人的兵工厂,负责制造盔甲、铳炮、弓矢、火药之类([2],4页),不单纯制造火药。反对爆炸论者认为:“同作三十余人”如何造出能产生出据推算有上百万斤级火药爆炸能量[8]的火药来?如果真存在过那么一次爆炸,如此近的距离,别说百万斤级,就是百十斤恐怕吴二也早已尸骨无存,对于这些质疑,本文在下面两章会有详细分析。所谓“飚风”,是迅疾、从下而上的风。这个词倒是为我们从龙卷风的角度解释此次灾难提供了线索。
此次灾变,受破坏地区“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西及平则门南”全部成了碎屑,受灾路径三四里大约1500—2000米,受灾范围十三里大约1000米宽,呈约2:1的长条形。参考《文集》提供的明末北京城区地图,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9],笔者绘制了龙卷移向及灾区示意图(图2)。

图2  龙卷风移向及灾区示意图


作为调查研究,应当重视受破坏地区范围、大小、形状及受灾程度、受灾特点等第一手信息,否则进行的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文认为弄清这一问题十分重要,因为它不仅能帮助我们确定受灾范围的大体形状和路径的信息,也成了本文否定单纯爆炸、地震等假说,判断是龙卷风影响的重要依据之一
王恭厂一带灾情最严重,尸体糜烂,“秽气熏天”,说明好几天尚且没有清理完。从僵尸“层迭”分析,尸体从空落下才至于成层,“瓦砾盈空而下”证实了这一看法。从这种风格上看,这显然不属于地震,而像龙卷风。
灾变中的巨响不仅很响,而且传得很远,“遵化去京三百里,皆闻其声,人或以为地震,久之而知其非也” ([2],13页)。南面的天津河西务,东面的通州,北面的密云、昌平这些地方,距北京数百里之遥,居然都反映说听到了。大多数持地震主因说的学者不认为这巨响是“地声”。对于是否为“爆炸”声,北京市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于德源在《明熹宗天启六年地震新考》一文阐述了他的看法:“如果王恭厂火药爆炸真正能够引起百里之外的密云、平谷、遵化等地同震,那么北京城应当早已不存在了,决不会仅仅夷平其西南一隅的建筑”[10]。对于巨响的原因,本文在第二、三章节作了详细分析,分析了三种可能,并得出了龙卷风引发王恭厂火药爆炸,爆炸释放的巨大能量促进龙卷风发展,以及在北京到蓟州上空存在龙卷风涡流管,火药在涡流管爆炸,导致声音传得很远、并且听到声音的分布呈纺锤状等观点。
“遥望云气,有如乱丝者,有五色者”。 这种云大家都遇到过,是夏日雷雨天气发生后常见的高云,是积雨云顶或附近的伪卷云、毛卷云之类,和主体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如灵芝黑色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即冲天而起的黑云样子像灵芝。灵芝的形状与龙卷风云系外形很像。灵芝像个带柄的圆树叶,柄在叶的一侧,而龙卷风的位置也在积雨云的边缘而不是中心。“经时”是2个多小时的意思,持续了2个多小时才消散,这与龙卷风生命史也十分吻合。
综上所述,支持龙卷风的判据有:
(1)季节合适;
(2)有龙卷风过境时的呼啸声,移动速度一致及移动时伴有灰尘涌起、屋宇震荡的现象;
(3)局部长条形范围内粉碎性破坏和吸物上天的现场符合龙卷风破坏方式和特点;
(4)外形符合;
(5)生命史符合。
没有发现明显与判定为龙卷风相悖的现象。
3  其它记载
这一事件目击者甚众,留传下来的相关记载不少。古人的记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描写有血有肉,极为丰富,绝大多数对现象的描述极少相互矛盾,反而相互佐证,真实可信。这种记载,具有不可辩驳的真实性,是指导我们正确分析的基础。但是受到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也留下了个别显然带有迷信色彩的记载,真实性大打折扣,扰乱了后人对这一事件进行的分析。本文原则是:认真对待每一条记载,采信描述相似、相互补充佐证、可信度高的记载,个别相互矛盾的地方分析原因,给出合理的解释,分析剔除迷信的传说和明显与本次事件主流相悖的记载。
刘若愚《酌中志》:
初六日辰时,忽大震一声,烈急霆,将大树二十余株拔出土,又有坑深数丈,烟云直上,亦如灵芝,滚向东北。自西安门一带,皆霏落铁渣如麸如米者,移时方止。自宣武街迤西、刑部街迤南,将近厂房屋猝然倾倒,土木在上而瓦在下,杀有姓名者几千人,而阖户死及不知姓名者,又不知几千人也。凡坍平房屋,炉中之火皆灭。唯卖酒张四家两三间之木箔焚燃,其余则无焚毁。凡死者肢体多不全,不论男女尽皆裸体,未死者亦皆震褫其衣帽焉。([2],5页)
大灾出现的时间,“会议”已经确定为农历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9—11时,本文不再讨论[11]。引文中有“忽”字,下文所引王业浩奏折等描述该事件时也使用了该字,可以理解为“爆炸声是突然听到的,而在爆炸前没有听到任何的巨响”[12],但这是指爆炸声,与《天变邸抄》的“有声如吼,自东北渐至西南”等句的真实性并不矛盾。“大震一声,烈逾急霆”,描述的巨响与《天变邸抄》一致。“将大树二十余株拔出土,又有坑深数丈”,具体地点没有交代,但依另外一些记载,应该指王恭厂及附近。这些大树是不是下文提到的那些飞向密云的大树,不得而知,但在目前已知的自然灾害中,有拔树记录的仅见于龙卷,这也就是为什么本文认定是龙卷风影响的最重要的一点。“烟云直上”是在告诉我们龙卷风气柱形态,“亦如灵芝”也是交待这个情况,同时进一步描绘出系统外形。“滚向东北”,当烟云升到一定高度后翻滚着向东北倾斜。从以上句子大致可以了解龙卷风和产生龙卷风的积雨云外形:积雨云云底边缘下垂的龙卷空气柱,在空中从东北斜插向京城西南,与此同时,龙卷气柱在不停的翻腾、向东北方向滚动(图3)。刘若愚《酌中志》中的另外一些记载,也佐证了该灾害系统是龙卷风而不是烟。其“盔甲厂”条记:
万历年间,火药忽燃者再。其三十三年九月丙申申时,忽响一声,…… ( 崇祯年间 ) 八月初七日卯时,局复大震,且延烧草若干垛。其涌起之烟,各如灵芝、如云、如浪,移时方散…… [13]
其中也谈及烟如灵芝”,但刘若愚提及这两次时均点明是燃烧之烟,而在描述本次事件时,他使用的词是“烟云”,却没有提及原因。
图3  模拟龙卷风立体结构示意图

“自西安门一带,皆霏落铁渣如麸如米者,移时方止”。持续大约2小时的从天空降落的如麸如米的大量铁渣肯定不是无中生有,绝对来自地面受灾区储放大量铁渣的地方。答案只有一个:王恭厂。而西安门就位于王恭厂的东北方向,属于龙卷风气柱的下方。对于王恭厂是否为火药厂,历来分歧很大。本文认为,关键还要看现场的证据:从降落在西安门一带为数不少的细粒状“铁渣”分析,一是这种东西不属火药的成分但可以加在火药内增加杀伤力(过去猎人使用的猎枪火药中就加入了这种东西,叫铁珠子);二是属生产用的原材料,用于制造铁器,联想到王恭厂原来叫铸锅厂,那么很可能是用来生产铁兵器的。
宣武街迤西、刑部街迤南,将近厂房屋猝然倾倒”。灾区位置,受灾情况与《天变邸抄》的描述大体一致。“凡坍平房屋,炉中之火皆灭。唯卖酒张四家两三间之木箔焚燃,其余则无焚毁”。古代建房以砖(土)木为主,既不牢固又很易失火,如将此灾断为“火药或天然气形成的热爆炸”,即使没有大火但爆炸产生的超高温热浪也不会留下“其余则无焚毁”低温冷火的现场。对于“会议”中一些学者引用1923年日本东京大火引发“火龙卷”的事件来推测这次事件中也出现了“火龙卷”的说法[14],本文不敢苟同:一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证实过现场曾发生过大火;二是笔者也没有找到爆炸可引发“火龙卷”的记载①。
“不论男女尽皆裸体,未死者亦皆震褫其衣帽焉”,罹难者无论死伤都裸体。裸体这种现象那时的多种史料都作了类似的记载。如,《畿辅通志》“燔臭灰齑,号声弥满,死者皆裸,有失手足头目十里外得之者,物或移故处而他置之” [15] ;《天变邸抄》“所伤男妇俱赤体,寸丝不挂,不知何故?有一长班於响之时,帽衣裤鞋袜,一霎俱无”([2],5页);《国榷》“凡死伤俱裸露,员弘寺街轿中女赤体无恙”([13],146页);等等。可见像“脱衣”这样奇异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但我们还应注意到,上面所列古文献几乎都提到,死者肢体多不全。再比如《明季北略》“绍兴周吏目弟到京两日,从蔡市口遇六人,拜揖尚未完,头忽飞去,其六人无恙” [16] 。这说明,不仅仅脱去了身上衣服,而且对身体也造成了伤害,四肢、头、身体的其他一些器官被分解,死者面目全非,肢体飞到天空,尸体残缺不全。另外,从“未死者亦多震褫其衣帽焉”看,还是有人没有全部脱去。从这些事实分析,绝不是灾害系统仅仅对人们的衣服感兴趣,而是灾害系统特有的破坏方式所决定的。所以说,当时及后来人们的部分描述中确实存在着把这种现象单独摘出来加以突出、渲染,夸大的成分。
夏初时节天气已经热了,人们身上衣物不会太多,再加上中国明代衣服结构比较宽松,扣子是布做的,不会系的得太紧,也不牢靠(图4),不系皮带,不穿内裤,穿的基本是裙子,袍服,遇到龙卷风这样大的风力,很容易被旋转的疾风撕扯“抢走”的,以至于全身赤裸。

图4  明万历年间刻本《人镜阳秋》插图(采自:网址http://post.baidu.com/f?kz=284621326



我们不妨再考虑一下,能够把大树拔出来,把石狮子移走,那么把死伤者衣物撕扯下来吸走也非常合理,从用力角度看,毕竟后者要容易些。
龙卷风的破坏是很不均匀的,受灾现场会出现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帝京景物略》“火神庙”条:
 死者皆裸,有失手足头目于里外得之者,物或移故处而他置之……([2],6页)
   《明季北略》:
此外还可看见有石头忽然飞入云霄,磨转不下,非常怪异……大木飞至密云,石驸马大街五千斤大石狮子飞出顺城门外……( [2],5页)
   龙卷风最重要的破坏方式之一就是吸物上天,其旋转吸力大到令人惊叹的地步。据说“1896年,美国圣路易斯的龙卷风夹带的松木棍竟把一厘米厚的钢板击穿,1919年发生在美国明尼斯达州的一次龙卷风,使一根细草茎刺穿一块厚木板;而一片三叶草的叶子竟象楔子一样,被深深嵌入了泥墙中”。而这次龙卷风,明显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如《天变邸抄》“一说头飞去,陷入墙内寸许[2],5页),再如清宋起凤《稗说》“梁栋巨木及础石,飞腾郭外数十里,入地,坚不可拔([2],7页)。当速度极高时,草木片石都成了致命武器。
“石头忽然飞入云霄”一句中“忽然”一词很有意思,需要细细品味。地面发生的“爆炸”,它的瞬间推力是来自下方,物体被抛升到一定高度就会以自由落体速度下降,而石头忽然飞入云霄,并在高空中像石磨一般旋转不下来,说明这个旋转的力仍然在起作用,这个力量与向下的地球吸引力相等。这只能是龙卷风造成的。
强大的吸引力,竟然把5000斤大石狮子从石驸马大街吸起来抛到10里地开外东北方向的顺城门外,把大树抛到百里之遥的密云境内。关于龙卷风的抛撒特点,下文我们有讨论。这里对顺城门的位置有必要澄清一点。“会议”上有人以为顺城门外就是宣武门外[17],其实不对。明朝永乐十七年(1419年)曾对北京进行过大规模改扩建,宣武门是在比原门靠南的新位置另开,旧顺城门在今西单电报大楼附近[18]。石驸马大街,今新文化街一带,刑部街在今西长安街一带,顺城门位于石驸马大街的东北方,石狮子的去向也符合龙卷风发力的方向。
明末学者金日升《颂天胪笔》记载:
俄倾,有声如轰雷,从西北起,震撼天地。黑云乘之颠荡,坏民居室数里无存,驴马鸡犬殆尽,断臂折足破头抉鼻者,枕籍于街。([2],5页)
   其中说雷声起自西北,同佚名小说《杌闲评》第四十回“京城中也自西北起([2],9页)的说法,与《天变邸抄》不一致,怀疑是以讹传讹把方位搞错了。“黑云乘之颠荡”的描述虽过于简练,但细细品味,黑云随着龙卷摆动,数里距离内房屋被破坏,驴马鸡犬全部失踪,缺胳膊少腿、头破少鼻子的人满街上横七竖八的躺着,何尝不是对京师遭龙卷风袭击过程很形象的叙述。
当朝御史王业浩呈天启帝的奏折:
臣等于辰刻入署办事,忽闻震响一声,如天折地裂,须臾,尘土火木四面飞集,房屋梁椽瓦窗壁如落叶纷飘。臣等俱昏晕,不知所出。幸班皂多人拼命扶行,乃至天井,见火焰烟云,四边颓垣裂屋之声不绝。又觅马出衙门,首见妇女稚儿泣于街,则知屋碎坏不可胜计也。震压冲击蹂踏死者,不可胜计也。比策马行不数步,又见万众狂奔,家家闭户,则因象房倾倒,群象惊,狂逸出,不可控制也。臣等急策蹇骑至朝房,惊魂未定,方知变起王恭厂,火药局失火炮发,沿近屋舍,人民已无类,而城中家家户户有倾颓震压之患,人心惶忧。([2]11页)
文中提到的“震响一声”,也印证了《天变邸抄》、《酌中志》提到的“大震一声”。这些记载出自不同人之手,但说法吻合。同样是“须臾”,在这里强调的是,在大震之后不久,出现的“尘土火木四面飞集,房屋梁椽瓦窗壁如落叶纷飘”一些现象。
王业浩的奏折中多次提到“火”,如“尘土火木”,“火焰烟云烛天”等。王业浩认为王恭厂火药库和火药局(现复建的皇城遗址公园北端)失火爆炸,还介绍了近地面灰尘夹杂着燃烧的木头(飞溅的火星)从四面八方向龙卷风中心集中、龙卷风柱发亮的现象,形象地比喻为直通天空的火柱伴着烟云,冲天大火滚滚浓烟把天空照亮。另外《两朝丛信录》亦载吴二所言“但见飙风一道,内有火光”([2],7页) 。当时连皇帝也认为是火灾,“速赴王恭厂巡看救火,不许稽迟”([2],11页),“沿近屋舍,人民已无①类”([2],11页)。但是,火药爆炸,燃烧的木头满天飞舞,竟没有发生火灾甚至连些烧痕都没有,不可思议。
关于“龙卷风内火光说”,本文引用一篇文章加以说明:“1928年6月22日下午,美国堪萨斯的一位农民威尔•凯勒正在田间劳动。他偶然抬头往天空一看,只见一阵龙卷风正滚滚而来。他立即跑向掩体,就在他要关门时,忽然想起再看一眼龙卷风的真面目。……他再往上一看,十分震惊地发现,他看到的是龙卷风漏斗的中心。……漏斗壁是快速旋转的云雾。在漏斗内部有不断的闪电,明亮耀眼,刺眼的电光曲曲折折地从一侧射向另一侧”[19]。另外,根据气象部门调查,许多与龙卷风遭遇的人反映,龙卷风内部确实有流星般的光。这应该就是龙卷风内的闪电,根据吴二的证词,应是引发黑火药爆炸的“凶手”。
在龙卷的强大引力下,尘土火木”从四面八方飞集,同样又是龙卷风抛撒的作用。这些被吸入空中的房梁、屋檐、窗框、房瓦等,又像秋天落叶一般纷纷飘落下来。
《两朝从信录》记载:
时救火诸役,从厂中救出净身男子吴二,问之。口称“身系厂中本撮火药人役,但见飙风一道,内有火光,致将满厂药镡烧发”。同作三十余人,尽被烧死,只存吴二一人。最可异者,庭树尽拔,而无焚燎之迹,药楼飞去,而陷数丈之坑,库中军器如故,神剪火木尘封。([2],7页)
“同作三十余人,尽被烧死”,联系明高汝拭《皇明续纪三朝法传录》的“火药数万斤俱尽”([2]18页),好像发生火灾或火药爆炸了,但下句却又点出王恭厂内“庭树尽拔而无焚烧之迹,药楼飞去而陷数丈之坑,库中军器如故,神箭火木尘封”。这么大的灾情,上万房屋夷为平地,附近伤亡上万人,而正在厂内撮火药的工作人员中竟然有人能幸免于难,特别是王恭厂院内不仅没留下一丝焚烧后的痕迹,连库中火器、火药都纹丝没动,这说明用单纯火药爆炸去解释部分受灾的王恭厂灾是行不通的。联系上下文,本文认为,龙卷风到达王恭厂击中“药楼”后应在原地盘滞了一会,在附近打旋,这个时间强大的吸力使它不停的破坏,同时也把厂内作原材料用的碎铁屑吸了个干净,之后撒到西安门一带。
通过分析上述文献记载,我们理清了以下几点:
(1)从大树被吸上天,飞到百里之外的密云,以及石头在空中磨转不下、死者裸体的现象,可断定旋转的吸力来自空中;
(2)排除了现场发生火灾、单纯火药爆炸的可能;
(3)弄清了旧顺城门位置,从而明确了石狮子的抛向;
(4)解释了西安门一带落碎铁屑的来源。
4  “地震→爆炸→火龙卷”连锁模式未被广泛认可
“会议”宣称:“地震-火药爆炸-可燃气体爆炸-强静电力-旋风(火龙卷)”五位一体、交互作用、连锁反应是王恭厂奇灾的谜底([2],Ⅲ页)。但这个结论太牵强附会。 这么多小概率事件同时出现的几率可以小到不可能发生。本文认为,这个综合性的解释不完善,理由如下
4.1   是否存在“地震”?
(1)缺乏明史支持
“天启六年五月初六那天,如京城确有地震,钦天监及内外观象台一定要报告的,否则会承担隐漏之罪;而当时北京的几座观象台的设备、人员水平,在全国都是高超的,不会对地震观测不出来。但是他们都没有提出发生地震的报告,官方文书也无京师地震之记载”[20]
(2)无论“地震”还是“地震引发”都缺乏确凿证据
王补先生从《天启实录》“密云县本月六日巳时,从西南方来,有声如雷”“地微震”断定,五月初六日密云震感微弱,但时辰与王恭厂一致,故认为王恭厂灾同时,北京附近发生过地震([7],169页),并由此推测王恭厂灾可能是地震引发的,又进一步说“尽管还有一些次要环节上不清楚(如震中位置、震级、地震怎样触发了爆炸),但已不影响‘地震触发说’的主要结论——可以作必然的判断”[21]。笔者没有查到《天启实录》,但仅从字面上看,对这21个字作 “巨声带来了地面轻微震动” 理解似乎更妥一些。
耿庆国先生把《天变邸抄》“震声南自河西务,东自通州,北自密云、昌平,告变相同”的“震声” 解读为地震的有感范围,把“城中即不被害者,屋宇无不震烈”列为强有感范围,并依此考证地震为5.5级[22]。这样理解等于把“震声南自河西务”一句断成了“震、声,南自河西务”,不妥。依本文理解,震声是从王恭厂传出的巨响,震声引起的地面震动,就像喷气式飞机在空中发射航炮时门窗被震的晃动的现象一样,此外,即使按“地震→爆炸→火龙卷”模式,这声巨响也应属于“爆炸”而不应列为震感的。
任伏虎、李承志先生考证地震为5.5—6.2级,其所用经验公式不全没法检验;但他们在判定地面振动时引用的“哈哒门火神庙庙祝,见火神飒飒行动,势将下殿,忙拈香跪告曰:‘火神老爷,外边天旱,切不可走动。’火神举足欲出,庙祝哀哭抱住,方在推阻间,而震闻旋举矣”,令人不敢苟同,无生命的火神塑像怎会自己走动?又如:“北城察院,此日进衙门,马上仰面见一神人,赤冠赤发,持剑,坐一麒麟,近在头上……东城忽震”,不免过于离奇。等等[23]
程艾华、孙寿成先生关于地震与王恭厂灾变关系的论证方式则有商榷必要。他们认为:“王恭厂灾前后,北京附近地区发生过一系列小震及一些中强地震,当时正处地震活跃期。1621年3月永清、武清间发生过M=5½级地震……1626年6月28日山西灵丘发生7.0级地震,所以王恭厂灾的主导因素应为地震”[24] 。这些地震与王恭厂灾有何关联?
本文认为: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得出灾因是地震和地震引起的结论过于草率。“会议”中不断出现的用“蓟门地震”记载证明北京地震的做法,实在是一大败笔。试想:百里外“蓟门”的地震都有史载,京师这么大的“地震”却为何没有留下记载?
“会议”上也有一些学者表达了不同看法:“地震说之所以不能成立,是不能证实天启六年五月初六确实发生了地震;北京城内当天即不能确证有地震,又怎么可能证实王恭厂事件是地震现象或由地震引起?”[25]退一步说,即使北京发生大灾难的同时也出现了地震,在至今史学家们也没有查到地震引发爆炸的相关的证据的情况下,借用司法上“疑罪从无”的原则,也只能看作一次巧合而已。 若果然有地震,缘何城南未受任何影响?要知道地震的能量是以震中为核心,向四周同等释放的,不会绕开某一方向。而在短距离内,造成损害的天壤之别,正是龙卷风的重要特征。 结论:与地震没有关系。
4.2  否定单纯热“爆炸”存在的论据
(1)王恭厂总人数七八十人,属于兵工厂,不单纯制造火药。在科技不发达的明代,几十人手工作坊式制作方式是如何也制造不出百万斤的黑火药来的①。
(2)从记载看,火药是坛装的,按50斤药装一坛占地1m2计算,平面摆放1万斤至少要占200 m2,百万斤至少要占20000m2,合30亩地以上。这个面积比王恭厂总面积还要大②。如此多的火药,存储、管理(防潮、防雨等)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3)近“高爆”中心有人幸存。这在百万斤的黑火药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数千度的超高温下是不可思议的。
(4)低温冷火、不焚寸木的现场王恭厂院子里的树全给拔出来了,没有一点点过火的痕迹;用来制造或存放火药的“药楼”飞了,在原处留下数丈深的大坑,而厂内仓库中存放的火兵器却纹丝没动。
(5)关于天然气爆炸说。王岩先生提出:“夜间天然气累积,早晨九点生火做饭引爆”[26]。这种想象十分离奇,要知道,这是在有着数十万各色各样人口而没有进入电力照明时代的全国中心都市而不是生活在百十来户的农村村庄。
   总之,用单纯热爆炸确实解释不了王恭厂灾的成因。
4.3   没有对龙卷成因继续深入研究
“会议”上有学者提出了“龙卷风”假设,轻易解释了“脱衣”、“吸物上天”、“低温冷火”等其他诸多假说解释起来备感困难的现象[27]。可惜的是,“龙卷风”假说提出者只是寥寥数笔提及,没有就此进行深入分析。从“会议”上提出的“地震→爆炸→火龙卷”链条看,专家们已经认识到“龙卷风”在此事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用龙卷风解释破坏现象,却把龙卷风的起因归结为爆炸,是这次“会议”提出的龙卷风说很不成熟的集中表现:
(1)混淆了火龙卷与气象学意义的龙卷。火龙卷与龙卷的形成机制不同,危害方式也不同。火龙卷不是气象学意义的龙卷,它与来自发展旺盛的积雨云龙卷风的机制不同,是地面大火引起,其能量来自下面大火,一旦脱离大火失去能量来源就会很快消亡,生命史很少超过10分钟。火龙卷是火龙,虽有拔树、吸物的记录,但现场会留下烧痕。
(2)“会议”上有些学者引用日本东京地震引发24小时大火形成火龙卷的事实,推测龙卷可能来自爆炸。根据网上搜索,历史上有大火可以形成火龙卷的记载,却没有爆炸可以形成火龙卷的相关记载。问题在于:“黑火药或静电爆炸”是否存在都有争议。
(3)把龙卷成因推测为“爆炸”引起,缩短了龙卷风的发生和影响时间,造成王恭厂巨响前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无法解释。
5  释  疑
本文已对本次龙卷风特征做了详细分析,下面再对文章没有涉及而人们常常关心的一部分记载作一讨论。
5.1  关于灾变之所谓前兆
关于这次灾变,明人在事后综合了许多认为是其征兆的异象。这些事件之所以和王恭厂灾变放在一起,只不过代表着古人认为这些异象可能与王恭厂灾变有关,并不代表这些事件真的与王恭厂灾变有关。
《天变邸抄》:
京师鬼车鸟,昼夜叫及月余,其声甚哀,更聚鸣于观象台,尤异([2],9页)
猫头鹰①的叫声人们听起来凄惨,并不一定代表鸟感觉凄惨而嚎叫,只是人们错误地认为该鸟叫声是不祥的预兆而已,和人们常说的“喜鹊报喜”是同样道理。六七十年代,中国曾出现过观察动物异常预测天气的活动,后因缺少科学依据也无明显效果不了了之,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知道了。
《天变邸抄》:
五月初二夜,鬼火见于前门之楼角,青色荧荧如数百萤火。俄而合并,大如车轮。([2],8页)
前门角楼出现的“鬼火”是萤火虫还是磷火本文无法断定,但看不出初二发生的事与4天后发生的灾变的关系。
《天变邸抄》:
厚宰门火神庙,栋宇巍焕。初六日早,守门内侍忽闻音乐之声,一番粗乐过,又一番细乐,如此三迭。内侍惊怪,缉其声出自庙中。方推殿门跳入,忽见有物如红球从殿中滚出,腾空而上,众共瞩目。俄而东城震声发矣([2],8页)
   关于火神庙之事的记载,尚可见于《明通鉴》、《国榷》及《帝京景物略》之中。
《国榷》〈熹宗天启六年〉:
玄武门内火神庙守门内臣,闻乐音三迭出自庙中,见有火球滚出,腾空而去([2],8页)    
《帝京景物略》:
天启六年五月初六巳刻,北安门内侍忽闻粗细乐先后过者三,众惊而迹其声,自庙出。开店审视,忽火如球,滚而上于空([2],9页)
对于事发前火神庙的大火球一事,“会议”上部分专家视为“地光”[28],也有看作静电异常的。本文认为是球状闪电。根据气象理论:球状闪电呈橙红色,呈飘移态,会发出声音,可爆炸也可消散,大气中出现球状闪电,正是当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的反应[29]
另外,还有一些文献记载,灾变前天空出现了一些变幻莫测的云型。一些学者将其看作“地震云”。笔者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多年,但对地震云没有研究。根据古人有云似关刀的描述,在气象学上应归为高云族之卷云属中钩卷云、毛卷云之类(图6)。问题是,和用云预测天气遇到的问题一样:这些云出现后会不会一定有地震?有的话多长时间出现地震?根据记载:1626年6月28日山西灵丘发生7.0级地震,会不会是预测的这一次呢?确实很难将“地震云”和王恭厂灾变联系起来。
图5  似刀状钩卷云云图(采自:网址http://www.zsqx.com/yun/cb.htm


这些现象有的距本次事件长达4—10天,还有的性质明显不同。对于一次小尺度天气,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理由认定是这次灾变的前兆。
5.2  地声(鸣)
《明通鉴》卷80:
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厂灾,地中霹雳声不绝,火药自焚,烟尘障空,白昼晦冥,军民被焚,及晕仆死者无算([2],7页)
《明史・五行二卷29:
天启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厂灾,火药局也。是日雷震火药自焚,地中霹雳声不绝,火药自焚,烟尘障空,白昼晦冥,凡四五里。([2],6页)
清孙承泽《天府广记》:
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地雷裂地十余丈,倾房万计,毙人三千余([14],68页)
明赵维寰《雪卢焚余稿》:
王恭厂忽震裂,响若轰雷,平地陷两坑,约长三十步,阔三五十步,深二丈许 [30]
《明季北略》:
钦天监周司历奏曰:五月初六巳时,地鸣声如霹雳,从东北艮位上来行至西南方。有云气障天,良久散 [31]
由于上文已有详细讨论,对文中“火药自焚”“ 军民被焚”等句,不再一一分析。“地中霹雳声不绝”、“裂地”现象确实存在,那么地中的声音来自何处?
据受灾现场分析,龙卷风是从京城东北向西南移动过程中,从接近地面到触地,并对地面建筑造成破坏的过程。前文曾指出,这个房屋持续“动荡”的发生时间,是在龙卷风未到“火药厂”之前就开始了。龙卷风到达王恭厂后盘滞了一段时间,此时是龙卷风把药楼吸飞后再不断破坏的过程。龙卷风对地面造成破坏的方式与爆炸、地震是不同的,爆炸、地震是在瞬间完成,而本次龙卷风的破坏是一个作用时间较长的过程,一个在停留地点不断吸引地物上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龙卷停留时间越长,对地面的破坏越大。这个过程中,龙卷不断制造出巨大噪声,听起来就是“地中霹雳声不绝”。
5.3  龙卷风的抛洒路线
龙卷风发生在积雨云情况下,常和雷雨相伴,但不一定必须下雨。通过对资料分析,基本可以肯定当日没有下雨的记载:但我们却可以判断当日却有雷电。从“大震一声”的记载分析,也非常接近于雷电、“是日雷震火药自焚”以及“但见飙风一道,内有火光”的记载则明确指明存在雷电。
我国对龙卷风的记载比较早,如《庄子》“扶摇羊角而上”就指出了龙卷风的宏观外形。但为什么当时没有人推测是龙卷风引起的呢?

杌闲评》第40回:
有个王家堡地方,半夜时天上忽然飞起一片云气,如月光从西边起,声如巨雷,自丑至午不时震动,摇倒女墙二十余丈,官民房屋仓廒十塌八九,压死人民无数。
很显然这也是一次龙卷风袭击,但文章也没有龙卷风的说法,这是因为龙卷风在中国大陆是比较罕见的一种天气现象,据去年本文所作的调查,在肥城市有九成以上的人基本没有亲眼目睹过龙卷风,受科学发展制约,当时社会上对龙卷风没有普遍认识。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龙卷风吸引了哪些东西,把这些东西抛向哪里。
天变邸抄》:
震后有人告,衣服俱飘至西山,挂于树梢,昌平县校场衣服成堆,人家器皿、衣服、首饰、银钱具有。户部张凤奎使长班往验,果然([2],5页)
气象理论告诉我们:“大多数碎片落在陆龙卷通道的左侧,按重量不等常常有很明确的降落地带。较轻的碎片可能会飞到300多千米外才落地”。看来本次也没有例外。这次龙卷风的通道由王恭厂指向东北方,即向顺承门、故宫乾清宫、密云一线,把所经过地区的物体向上吸,许多大树被连根拔起,在空中向东北向运送,并完成从京城西南到东北方向的抛撒,抛洒物落西安门、德胜门、昌平、西山一带。这与人们观察到的龙卷风的方向一致。在这个惊天动地的搬运过程中,重的物体受力不足以支持其在空中漂浮时会率先落下,石驸马大街5000斤重的石狮子,落在东北方向10里外的顺城门外,大树比石狮子轻,被抛到百里之外的郊区密云县,总之,龙卷风的力量把吸取物按质量大小沿通道由近到远抛洒。西安门一带,降下如麸如米的铁渣;长安街一带,纷纷从天上落下人头人脸来;德胜门一带,落下的人的四肢更多,一场碎尸雨,一直下了2个多小时;大多数碎片向左侧飘落,昌平教场衣服成堆,首饰、银钱、器皿无所不有,丰润等县治树上各挂无数男女衣服;红绸丝衣等俱飘至西山,大半挂于树梢(图6)。这与龙卷风抛洒的特点也是吻合的。
在阅读一些文章时,常常看到作者对灾变从王恭厂向东、西和北三个方向散射,以东面和北面更强一些,惟独丝毫未提及南面感到十分困惑。按照本文所作的灾情影响分析,这说明向东北倾斜的龙卷在到了王恭厂后没有再向南移,到此止步了。龙卷在王恭厂附近盘旋停滞了一段时间,在那一段时间,系统势力在不断消耗而减弱,最后就离开地面,渐渐消散了。
图6   物体抛撒飘落示意图



二、神秘的黑火药

2008年第27卷、第1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史所主办的《自然科学史研究》刊登梁国坚论证这场灾变为龙卷风所为的《明天启六年王恭厂灾变之气象成因探析》[32](以下简称《探析》)一文,对于该文的意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史所研究员宋正海先生在为该文加的编者按中说:
1626年北京王恭厂地区大爆炸震惊朝野。有关此次重大灾难,历史记录很多但常离奇古怪;历代论说多多但远未统一,故称历史奇灾。王恭厂大灾发生在首都,而首都面临的可能灾难均不能算小事。为此1986年张衡学社联合一些单位在北京召开“1626年北京地区特大灾异综合研究学术讨论会”,会后出版综述性论文集[耿庆国等6人主编,《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地震出版社,1990年]。会议和论文集全面整合了史料,各种成因理论作了介绍并进行面对面的讨论,结果虽主要倾向地震说,但仍远未统一,各种假设共存。
今年《自然科学史研究》第1期专门发表了梁国坚先生《明天启六年王恭厂灾变之气象成因探析》一文,此文系统论证了龙卷风成因说,为解决王恭厂大灾成因提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理论,是一个新进展。([32],105页)
但是,本文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意识到:事件中的一个重要现象——龙卷风到达京师西南隅后发出的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原因相当复杂,虽然《探析》一文用“真空爆炸”(注:指药楼被笼罩在四周超低压情况下而爆裂情况的简称,本文改称“超低压爆裂”)的说法予以诠释([32],110页),但总使人觉着比较牵强(其理由将在本章中阐述),因此,有必要作好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工作,以检验、修正、丰富和完善《探析》一文的成果。
从有史以来龙卷风的记载看,龙卷风发出的声音类似于吼叫,是不会发出这种突然的类似于爆炸的巨大声音的,如果将明天启六年王恭厂灾认定为龙卷风作为,就很难解释这种现象,何况史料已经明确王恭厂为火药、火兵器厂,厂内存储有大量的黑火药,同时,灾变发生时幸存下来的吴二目击了数万斤火药“烧发”的情况,但是,受灾现场低温冷火,不焚寸木的情况又使人很难将巨响与爆炸联系起来。
但本文认为:这一声巨响在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中非常显眼,是事件的一个关键点,这个问题研究起来难度很大,不是单纯用气象知识就能解释的,这其实正是问题的焦点所在,这些地方对于问题的最终解决却是至关重要的,不仅不应回避,反而需要认真的加以对待并研究清楚,藉此为突破口,很有可能把这一事件解释清楚,整个王恭厂灾变的成因即会揭晓,这就是该项研究得以进行下去的背景。

1  “巨响”之谜
王恭厂灾中,存在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声闻数百里,伴随着巨响,破坏性相当严重,对于这一声突如其来的巨响,《天变邸抄》、《酌中志》等不同史料均有记载,真实性不容置疑。
明佚名《天变邸抄》:
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
震声南至河西务,东自通州,北至密云、昌平,告变相同。城中即不被害者,屋宇无不震烈。([2],4
一声响亮,椅桌迸碎,拾一铁弹丸,大如鹤卵,称重三斤四两([2],7。(本文注:这声响亮,应认定为铁弹丸飞来击碎椅桌的声音。)
明刘若愚《酌中志》卷十六“内府衙门职掌”
初六日辰时,忽大震一声,烈急霆,将大树二十余株拔出土,又有坑深数丈。([2],4-5
明金日升《颂天胪笔》卷二十二“附记”:
俄倾,有声如震雷,西北起,振撼天地。黑云乘之簸荡,坏民居室,数里无存。([2],5
明朱祖文《北行日谱》:
地裂一十三丈,火药腾空,不焚寸木……声震宫阙。为古今所未有。([2],6
清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卷上引明赵维寰《雪卢焚余稿》:
王恭厂忽震裂,响若轰雷,平地陷二坑,约长三十步,阔五十余步,深二丈许([2],7
《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天启六年五月初七日:
掌河南等道御史王业浩疏为火灾异常,都城震动。内称:“(五月初六日)于辰刻入署办事,忽闻震响一声,如天折地裂,顾(须)臾,尘土木石四面飞集,房屋栋梁椽瓦窗壁如叶纷飘……方探得变起王恭厂失火药。苟火炮发,沿近屋舍民已无噍类,而城中家家户户有倾颓惊压之患,人心惶忧”。([2],11
灾变系统从京城东北呼啸着移到京城西南,不久从京城西南传来一声巨响,如此的巧合使我们不得不将它们联系起来。一声“大震”及伴随着的“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和巨大的伤亡现象,又加上王恭厂制造火药的特殊性,让很多人相信这是王恭厂黑火药“大爆炸”。
我们再回忆一下《探析》一文否认热“爆炸”的理由:
(1)王恭厂总人数七八十人,属于兵工厂,不单纯制造火药。在科技不发达的明代,几十人手工作坊式制作方式是如何也制造不出百万斤的黑火药来的。
(2)从记载看,火药是坛装的,按50斤药装一坛占地1m2计算,平面摆放1万斤至少要占200 m2,百万斤至少要占20000m2,合30亩地以上。这个面积比王恭厂总面积还要大。如此多的火药,存储、管理(防潮、防雨等)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3)近“高爆”中心有人幸存。这在百万斤的黑火药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数千度的超高温下是不可思议的。
(4)低温冷火、不焚寸木的现场王恭厂院子里的树全给拔出来了,没有一点点过火的痕迹;用来制造或存放火药的“药楼”飞了,在原处留下数丈深的大坑,而厂内仓库中存放的火兵器却纹丝没动。([1],116
从以上史料与分歧可以看出,1、巨响确实存在;2、个别史料有“火药腾空”说;3、虽然受灾现场留下的大坑需要百万斤级的黑火药才能产生,但是王恭厂不存在这么多黑火药,史料记载仅有1个证人说参与爆炸的只有数万斤黑火药;4、近“高爆”中心有人幸存和低温冷火、不焚寸木的现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王恭厂巨响现象确实令人费解。
因此,对这一声巨响,我们可以推测,龙卷风在运行过程中必定遇到了什么,这个东西在龙卷风的作用下发生了什么事件从而发出了巨响,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件呢?我们依次分析。
1.1  巨响不是龙卷风发生时必然产生的现象
最近,作者有幸得到了由山东省气象局局长王建国先生组织编篡的由气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山东卷)一书,从中查阅了山东省有史以来至2000年间龙卷风的记录,竟没有找到一例伴随巨响的龙卷风案例[33]。与龙卷风发生时伴随巨大的啸叫声的原理不同,龙卷风也不存在能够自身制造爆炸型巨响的系统结构,所以,巨响不是龙卷风发生时必须伴随产生的现象。
1.2  是单纯超低压爆裂吗?
根据《探析》一文的观点,“从受灾现场的宽度可以判断龙卷风的直径约2里左右,龙卷风在移动到王恭厂后击中(并且超低压空气柱也从空中罩住)了地面上王恭厂内的一座较大较高的建筑物——药楼,由于存放火药的特殊性,药楼结构特殊,密闭性较好,被龙卷风击中后,楼房周围气压迅速降低,药楼在室内外巨大压差作用下瞬间膨胀爆裂,被龙卷风吸走,产生出巨响”,本文称之为“超低压爆裂”。当然,这种现象也是有报导可以作参考的。比如,《探析》一文中引用了2004年7月20日《北京日报》刊登的董振国的《山东省沂南县遭受龙卷风、大雨袭击》报导“村民胡发长告诉记者,当时他正在家里,关着房门,突然房门被大风冲开,他赶忙上去顶住,但风力太大,顶不住,接着一声巨响,房顶被卷起,瓦片、泥土四处乱飞。”加以说明。([32],107页)
图7 被龙卷风超低压空气柱笼罩住的药楼示意图



“超低压爆裂”可以解释受灾现场低温无火、不焚寸木无焚燎之迹这些现象,巨响来自药楼超低压爆裂的这个解释似乎成立,问题似乎找到了答案,但往深里想,还是不免有些疑问,从声波在空中传播的原理,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衰减很快,很难传导到很远的地方,撇开其它疑问不说,超低压导致的一座建筑物爆裂的声音能否传到数百里外并引发数百里之外震动就很令人怀疑了,何况沂南县这场巨响也没有声传百里的报道

1.3  不能考虑是雷声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有关雷暴的定义:
雷暴: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的放电现象。表现为闪电并有雷声,有时亦可只闻雷声不见闪电。([3],24页 )
灾变中的巨响不仅很响,而且传得很远,“遵化去京三百里,皆闻其声,人或以为地震,久之而知其非也”,为此《探析》一文认为:分析一种可能是雷声,一个极响的炸雷,“烈急霆”,音量比“霹雳”还响。龙卷风产自发展极强的积雨云,如果这次龙卷风过程成立的话,必定来自发展极强的积雨云,雷声大不足为奇。根据雷达探测,夏天较强的积雨云高度在一万米以上,一万米高发出的雷声在4—5万米远处听到很正常。例如,山东肥城距泰安40公里左右,能见度好时可以清晰地看到泰山,虽然节日里听不到泰安的礼炮声,但是,在夏天可以清楚地听见泰安上空发出的雷声。([32],109-110
是不是雷声呢,很不像,首先,雷暴是一种常见天气现象,误判的可能性很小,从相关史料记载上看,没有人认同是雷声,同一片天底下,特别是京师这种人才荟萃的地方,如果是雷暴这么多人分辨不出雷声也不太可能。其次,依本文作者多年气象观测实践,也从来没有遇到如此响亮且孤立的雷暴。根据气象理论,“一次闪电都是由先导闪击、会返闪击、及后继闪击所组成”,“雷声是闪电闪道内空气骤然膨胀所产生的爆炸声”,“闪电所造成的雷声,一般在25公里之外就难以听到”。([29],306所以,人们听到的雷声,就是一连串大大小小不同的声音所组成。
一般来讲,气象观测员对于雷暴的记载,不是单纯的依据听到声音,而是结合云天的演变看有没有合适的云层存在,再从是否看到闪电、是否听到“雷声”,甚至有无阵性的降水等来分析记载的,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此声巨响只有一下,与常见的雷暴差异极大,像这样情况,是很难判断为雷声的。
此外,本文翻阅了2007年泰安市各气象台站的雷暴记录,比如:2007年7月11日山东省肥城市自北向南出现大风雷雨天气,风力9-10级,出现激烈雷暴,受影响的部分乡镇受灾严重,从泰安市各气象台站对当日雷暴的记录看,与肥城位置距离近的起止记载大致相同,距离远的如宁阳、东平、新泰竟相差一个小时,可见,雷暴声音传到数百里外几乎是不可能的。

站点

与肥城的直线距离(km)

雷暴起止时间

雷暴方位

肥城


14时15分起-15时21分止

西北

泰山

40

14时25分起-15时36分止

西北转西南

泰安

40

14时20分起-15时10分止

西北转东南

宁阳

50

15时20分起-16时20分止

北转东

东平

50

15时01分起-15时50分止

西北过天顶转东南

新泰

100

15时02分起-16时42分止



表1  2007年7月11日泰安市各气象站对雷暴的记载

据以上种种理由,可以排除是一雷声。

2  火药在本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龙卷风自身不会发出巨响,又了解到超低压爆裂威力太小、雷声又没有可能传递到数百里之外,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指向就很明确了。
《探析》一文中曾说:“这么大的灾情,上万房屋夷为平地,附近伤亡上万人,而正在厂内撮火药的工作人员竟然能幸免于难,特别是王恭厂院内不仅没留下一丝焚烧后的痕迹,连库中火器、火药都纹丝没动,这说明用火药爆炸去解释部分受灾的王恭厂灾是行不通的。
又说:“没有查到黑火药被吸入龙卷风内部后是否能发生燃烧或爆炸以释放能量的相关材料,因为它与龙卷风的主要能量来源于超低压时水蒸汽凝结释放的能量不同,这是一个很难想象的情况”。([32],110页)
这不正说明由于对黑火药特性的不了解,难于分析龙卷风与黑火药相互作用的情况,导致了《探析》一文分析中出现了误区。
如此看来,《探析》一文所没有解决的这个问题,恰恰就是本文应该深入研究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黑火药在本次事件中究竟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吧。
2.1  黑火药的敏感性
何善芳先生《黑火药特性简介》:
黑火药在空间燃烧时,数量愈多,压力愈大。如果有大量黑火药存在时,由于燃烧时的压力增大,可能由燃烧转变为爆炸。
黑火药非常敏感。火星可以将它点燃,雷击能够使它爆发,打击和摩擦都容易引起它爆发。
由于黑火药的爆发点较低,所以它对热非常敏感。任何一种火星(包括静电火花、照明、动力用电的放电火花)都可以将它点燃。因为所有的火星的温度都大大超过黑火药的发火点。因此,凡是铁与铁、铁与石头或砂子、石头与石头等,它们相互打击摩擦所产生的火花,都很容易引起黑火药的爆发。
同样,任何一种火焰也都能点燃黑火药。
黑火药对冲击的敏感度,与黑火药本身的温度和湿度有很大的关系。黑火药的湿度愈大,对冲击的敏感度愈小。水分超过15%以上的黑火药,一般冲击不能使它爆发。
黑火药中如果掺有砂石时,能大大提高它对冲击的敏感度,这是因为:一方面黑火药受冲击时,会击中砂石而产生火花,从而引燃黑火药;另一方面黑火药受到冲击时,砂石周围承受的冲击力大大增加,致使砂石周围的黑火药爆发。
黑火药对摩擦非常敏感的,甚至在两块木板之间的摩擦,也能使它爆发(燃烧)。([6],59页)
当黑火药中掺有砂石时,会极大地提高黑火药对摩擦的的敏感度,其道理与冲击时的情况一样。用石磨去磨碎、混合黑火药,这是非常危险的。实践证明:磨硝必然会发生燃烧事故。特别是其中夹有砂石时,只要有一粒很小的砂子或铁屑进入磨子,就会立即引起火药燃烧。
静电电荷放电产生的火花,常常是黑火药发生爆炸或燃烧事故的根源之一。[34]
2.2  王恭厂存在火药
2.2.1  史料载王恭厂为火药、兵器厂
明刘若愚《酌中志》卷十六“内府衙门职掌”:
王恭厂,建署于都城之西南隅。掌厂太监一员,贴厂佥书十余员,辖匠头六十名、小匠若干名,营造钱粮与盔甲厂同。
盔甲厂即鞍辔局,在都城内之东南隅。掌厂太监一员,贴厂佥书数十余员,辖匠头九十名、小匠若干人,专管营造盔甲、铳炮、弓矢、火药之类。([2],3
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三十一“戎政府.京营事例”:
凡京营火器所用铅子、火药,系工部王恭厂等予造,以备京营领用。([2],4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北大明档2240号《天启七年四月三日兵部题为四郊多垒武备当修事》:
前件臣等看得军中长技莫如火器,而演放之际,惟恃配药之得之堪用耳。戎政衙门以药粗则不响,而两厂(编者按:盔甲厂和安民厂即王恭厂)通折细药十五万斤,弹子则更铁为铅,而量减十分之三,是求精之中又寓省费之意。([2],4
王恭厂为火药、兵器厂无疑。
2.2.2  现场发现了火药的配置成份“铁砂子”
刘若愚《酌中志》卷十六“内府衙门职掌”:
自西安门一带,皆霏落铁渣如麸如米者,移时方止。自宣武街迤西、刑部街迤南,将近厂房屋猝然倾倒。([2],5
在60-70年代肥城农村有些人家存有一种猎枪,这种枪似明朝鸟铳(我们怀疑就是明朝遗留下来的鸟铳),有扳机,引火装置用“香”,就是寺庙中供佛烧的那种香。这种枪,不用子弹,而是需要从其枪管里充填火药和“铁砂子”,猎手随身带两个袋子,一个装火药,另一个装“铁砂子”,方法是先装火药,后装铁砂子,《探析》一文中曾指出这些撒得满地都是的带有火药味的如麸如米的铁渣是来自王恭厂的“枪珠子”([32],111,也就是“铁砂子”,是火药成分的一种配置,用途是增加火枪杀伤力,因为单纯的火药打出去对猎物不会造成大的伤害,但火药枪里掺进了砂子后,杀伤力剧增,而且其射击时成散面分布,猎物很难逃脱它的打击,主要用来猎捕野兔、大雁之类小型野生动物,从集市上买的这种枪猎到的野兔,吃肉的时候会吃出很多铁粒子来。
最近读到一则报导,从这个报导分析我国民间有人仍在使用这种方法。这里把报导列出来供参考。2006年12月15日 15时32分新华网安徽频道发表单晓莉的报导《非法买卖爆炸物获刑三年》:
近日,安徽省定远县人民法院以非法买卖爆炸物罪判处被告人曹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宣告缓刑五年。被告人曹某某系定远县池河镇农民,其于2005年秋从一外地人手中购买黑火药20公斤和铁砂籽40公斤。为了营利,曹某某将所购的爆炸物卖给他人打猎,已卖出黑火药6.25公斤和铁砂籽13公斤。2006年1月5日案发后,公安机关依法查获了被告人曹某某尚未卖完的黑火药13.75公斤和铁砂籽27公斤,并予以销毁
从历史上看,明朝火兵器十分发达,已成为主力兵器,武器先进性位于当时世界前列,明朝军队使用的武器里就包含了鸟铳。而且,这已经不算先进武器了,甚至有比鸟铳更为先进的军事武器:
图8 明朝军队使用的鸟铳 (采自网络http://fzz.cn/viewthread.php?tid=4157


大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明军在收复被倭寇及葡萄牙人侵占的双屿(今浙江鄞县东南)战斗中,俘获了一些善于制造铁炮的日本人及铁炮。由马宪、李槐等人,学习了制造火绳枪的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于大明嘉靖三十七年 (1558)造出了“比西番尤为精绝”的中国第一批火绳枪。
中国把创制成功的火绳枪,称之为“鸟铳”,《武备志》说:“后手不弃把,点火则不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又因其所安装的弯形枪托形似鸟喙而被称为“鸟嘴铳”,也有人称其为鸟枪,成为当时明军战斗中的“利器”。明军装备的鸟铳射程可达 120米,枪管用熟铁制作,底部有火孔与火药池(放引火药)相连,池上覆盖有铜盖,可以遮挡风雨,搠杖(通条)插在枪管下的木托上,用于填送弹药,枪管底部用螺栓封固,便于取开擦洗枪管。①
《探析》一文中也曾根据王恭厂制造兵器的记载推测这些铁砂也可能另外用来炼铁,以用来制作火铳、火箭、炸弹之类,因为王恭厂本来就是一个火器制作工厂,有过铸锅的历史[35]但在我们翻阅了明代火兵器的鸟枪制作的一篇文章后,感觉这些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先进,直接使用铁砂子炼铁的可能性不大,何况相关史料中没有王恭厂兵器制造方面受损的记载,内容无从谈起,且与本文主题关系不大,就不再讨论了。
2.2.3  王恭厂受灾现场有关黑火药爆炸情况的描述
明沈国元《两朝从信录》卷三十记载:
时救火诸役,从厂中救出净身男子吴二,问之,口称:“身系厂中,木(本)撮火药人役。但见飚风一道,内有火光,致将满厂药罐烧发”,同作三十余人尽被烧死,止存吴二一人。最可异者:庭树尽拔而无焚燎之迹,药楼飞去而陷数丈之坑,库中军器如故,神箭火木尘封。([2],7
明高汝拭辑《皇明续纪三朝法传录》卷十二:
王恭厂之灾也,其初声若轰雷山烈,管厂太监震倒半晌,余监皆焚死,止存吴二等数人。问其初发,旋风一道内有火光,致满厂药坛尽发,内伙三十五人烧死,火药数万斤俱尽。大可异者:神箭、大树尽拔而无焚燎之迹;药楼甚高,平陷数坑,约阔十三步,深二丈;库中军器盔甲火箭如故,第沉埋于地耳。([2],7-8
从以上记载我们了解到:
(1) 吴二,撮(磨研)火药的工人。撮火药工人共36人,其中烧(炸)死35人,吴二是唯一的幸存者。
(2) 黑火药用罐(坛)存放,药量数万斤,据吴二的说法:爆炸是由一道含有火光的疾风引发的。
(3) 药楼,顾名思义是王恭厂的存放炸药的一座高大建筑。药楼飞没了,原地留下二个二丈深的大坑。说明爆炸地点的中心位置就是存放火药的地点;另从“库中军器盔甲火箭如故”分析,火药和火兵器是分开放的。
(4) 庭院的树都被拔出来了,没有焚烧的痕迹,也没有把火兵器引爆。完全是“低温冷火,不焚寸木”的破坏特点。对于记载中提到的“火木”,究竟是什么? 本文作者没有找到说明,从记述者把火木和神箭(火箭)并列的情况,且结合词意分析来判断,应该属于一种易于发火或易于燃烧的火兵器类。
负责加工火药的工人吴二是唯一的现场证人,加工火药的工人完全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事发突然,其他人都殉难了,不存在串供的可能,一个普通工人也完全没有必要说假话,他所说的“飚风一道,内有火光,致将满厂药镡烧发”的情况应该真实可信。但他说的内容后来却屡屡遭到质疑,我看主要问题还是出在质疑者对这个事件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上。
显然,这些看起来似乎互相矛盾的证据又是可信的,问题是如何给它一个完美而合理的解释。
2.3  是一次由龙卷风引发并且发生在龙卷风内部的黑火药爆炸
通过对黑火药知识的了解,我们知道黑火药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炸药,非常容易燃烧和爆炸的,同时,我们也了解分析出此龙卷属于陆龙卷,现场没有伴随下雨的记录,事发突然,不存在把火药打湿降低黑火药敏感度的可能。
写到这里,本文的观点已经很明了:龙卷风移到王恭厂击中药楼后,在药楼周围形成超低压,引发药楼爆裂倒塌;同时,龙卷风巨大的吸力使其巨大的伸到空中的超低压空气柱内充斥弥漫着高速运动的与尘土木石混合的黑火药使其就像一个巨大的立体火药爆破筒,由于黑火药的敏感性,龙卷风内部具备适合的引发条件,在龙卷风内部摩擦与闪电作用下,火药迅即被引发爆炸。这个火药量数万斤,加上龙卷风的抽吸作用,能量是巨大的,这就是这声惊天动地巨响的来源。
既然是黑火药爆炸,怎么又出现“庭树尽拔,而无焚燎之迹,药楼飞去,而陷数丈之坑,库中军器如故,神剪火木尘封”。以及“药楼甚高,平陷数坑,阔约十三步,深两丈。”这些低温冷火、能量威力惊人的现场反常现象呢?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这与黑火药爆炸是发生在龙卷风内部有关。龙卷风空气柱是一种具备强上升气流的超低压气柱,黑火药在其内爆炸必然会产生严重的扭曲变形,这种情况可拿枪管内火药爆炸的情况帮助理解,龙卷空气柱就像在爆炸的黑火药外安放了一个巨大的管子一般,一方面爆炸产生的绝大部分气浪会朝着龙卷风吸力的管道方向奋力喷射,爆炸产生的气浪沿着管子走无疑会大大强化了龙卷风的吸引作用力,另一方面,射向四周龙卷空气柱壁的气浪也会与龙卷风吸力互相作用,龙卷气柱会极大的膨胀一下使受灾范围扩大,所以巨响时发生的房屋大片倒塌、很多起人员失踪事件都可以与之联系起来,而这些高温火浪受管壁的束缚,被牢牢的限制在狭长的龙卷气柱内不得外溢,在地面能吸走的全吸走了,包括爆炸产生的碎屑,连热能都没有传导的机会,这样就合理解释了爆炸中心王恭厂的地面上以及整个事件中为什么“无焚烧之迹”的现象;再者就像枪管的炸药爆炸时会产生后座力一样,火药也向地面冲击,这个推论对于药楼飞去后留下的大坑也就有了更好的解释:王补先生曾推算出黑火药量为百万斤级,主要依据就是这个大坑([8],51,本文曾在《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山东卷)一书中查得一例龙卷风制造大坑的记录:
1952年7月费县遭龙卷风袭击,影响范围宽30多米,长2-3千米,所经地方的作物全部毁灭,并刮出了一个深0.33米、直径10-13米的大坑。([33],483
这个大坑深度0.33米,与二丈深(约7米)相距甚远,可见仅靠龙卷风制造大坑似乎并不容易;但如果我们考虑火药爆炸是在龙卷风内的实施,再结合考虑明代将火药有存放于地下的记载之后,很自然我们就会推测药楼内是否有存放炸药的地下层,假设有的话,有龙卷风抽吸力,再加上火药后向冲击以及地下火药的爆炸,要制造出二个二丈深大坑的效果,就不需要用百万斤的黑火药了。
由于爆炸只发生在龙卷风内,影响受到极大的限制,“火药腾空”,火源无法扩散,爆炸甚至连库房的火箭等都没有引发,这样,高爆现场附近“低温冷火、无焚烧之迹”和吴二的幸存这些十分离奇的现象就得到合理的解释,所以这只能看作是一次龙卷风主导的由黑火药以爆炸方式向龙卷风提供能量,将原本EF-3级的龙卷风增强到破坏力极大的EF-5级的龙卷风过程,爆炸的巨大能量对龙卷风的破坏起到了强化的作用,对受破坏的地面而言,吸物上天,和局部范围内高破坏性更加突出,我们把它看作一次特大龙卷风也是非常合理的。
那么,弄清了龙卷风肆虐的情况下黑火药也确实发生了爆炸起到了助纣为虐帮凶作用这种原因,我们将在下一章进一步分析这个发生在龙卷风内的爆炸巨响如何做到“声闻数百里”的。
3  小结
《探析》一文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将火药爆炸与“低温冷火”现象对立起来,曾主观地认为火药爆炸的高温高压就一定会留下爆炸的焚烧痕迹,加上对龙卷风巨大威力认知对思路的遮掩,导致了思维片面性,影响了判断力,没有考虑到这种发生在龙卷风内部的爆炸,已不是普通意义的黑火药爆炸,是不能按常理去理解的。
本文的研究修正了《探析》一文对王恭厂灾变中巨响不甚合理的解释成分,指出了龙卷风在王恭厂事件中从始到终起到了导演和主角的作用以及黑火药在这一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使目击证据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三、 “左”“右”龙卷风

本文首先从气象学角度指出公元1626年5月30日发生在北京王恭厂的大灾为一次由强对流小尺度天气系统——强龙卷风袭击的天气过程引发后,又围绕着王恭厂“巨响”现象对该次事件相关史料展开分析,提出了巨响源自龙卷风引发并发生在其内部的“黑火药爆炸”,巨量黑火药释放的能量使EF-3级龙卷风瞬间跃升为EF-5级龙卷风的看法,这些发现,使得那些曾经困扰着人们多年的低温无火、荡尽衣物等诡异现象得到了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但是,还有一些很重要很突出的问题需要搞明白,为什么爆炸声会传到距京师数百里之遥的遵化、蓟州一带?京师附近听到爆炸声的区域分布范围的形状有什么特点?蓟州真的发生地震了吗?在蓟州飘落下来来自京师的活着的人作何解释?只有这些问题都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近乎圆满的解释后,我们才能说问题得到了答案。
本文将有关京师附近听到巨响的区域、发现被抛送到百里外活人与飘落衣物现象的位置等这些相关记载与王恭厂和蓟州事件集中起来一同分析,发现,如果我们把京师和蓟州两地连成一线,明显可以看出:听到巨响的范围以该线为轴呈纺锤状分布——结合上两章的分析,本文推测,这应当是一次“左”“右”龙卷同时肆虐的情况。
1 “左”“右”龙卷
1.1  巨响的范围以京师和蓟州两地连线为轴呈纺锤状分布
根据《天边邸抄》“震声南至河西务,东自通州,北至密云、昌平,告变相同”([2],4页)一句,我们可以绘出一条包围这些区域的曲线(图9中虚曲线包围的范围)
图9 京师附近受影响范围示意图



对于听到巨响的“范围”,以下文献皆有补充。
《明熹宗实录》卷七一:
是日,蓟门地震。据报:“密云县本月六日巳时,从西南方来有声如雷([2],7页)
《明熹宗实录》卷七十一顺天巡抚刘诏奏疏:
臣循旧例谒陵于初六日回至平谷县巳时忽听响声如雷,初疑其为地震也,差夜役张忠飞马往探始知为王恭厂之变,切思平谷县离京一百八十里尚声洪如雷,况深宫大内相隔咫尺,不知如何震动。
明朱祖文《北行日谱》:
初八日,(朱祖文在定兴)忽闻初六京师王恭厂地雷之变。嗣阅邸报,而知是变也([2],6页)
由以上资料可知在王恭厂灾同时密云、平谷、遵化方面也听到声音。相反,朱祖文却说“嗣阅邸报,而知是变也”这说明,定兴县距京虽不足200里,却没有听到响声。
由以上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画出另一条包围所有反映能够听到巨响区域的曲线(图1中实曲线包围的范围)
《天边邸抄》:
蓟州城东角震坍,坏屋数百间,是州离京一百八十里。初十日,地中掘出二人,尚活。问之,云:“如醉梦”。又掘出一老儿,亦活。([24],145页)
明谈迁《国榷》卷八十七:
蓟州地中掘出两人,尚活。问之如梦,又掘一老人亦活,俱京师飘至者,蓟州离京百八十里。[36]
根据这两句,我们可以知道同一时间位于京师东面距京师180里的蓟州不仅城东角被震坍,而且从受灾现场挖出了自京师灾区飘落下了来的三个活人如果我们从京师王恭厂向蓟州这里连一箭头(图9中从京师指向蓟州的箭头),图9中整个实曲线围起来的部分就是一个以京师王恭厂到蓟州为轴线呈纺锤状分布的区域范围。2012年 3 月,肯塔基州一个EF3级龙卷风把一匹马从牧场吹到了主人家里,从房顶落入厨房,竟安然无恙,此马因此得名旋风。在中国历史上,大风吹人事件不止一次。据张为民先生的博客,在河北省东南部的大运河一线,清代曾发生过一起“大风吹人”事件,《河北省南皮县志・志余》及《祥异志》均有记载。
     乾隆四十七年春二月(公元17823)某日晚, 南皮县境内大运河上泊头镇专以摆渡谋生的渡人李某在船舱内等候过往客人。半夜时分,忽然刮起大风,运河水涌浪急,渡船颠簸,撞击不定。李某担心船缆扭断,急忙披上衣服,赤着脚,走出船舱查看。还没等他站稳,突然刮来一股强劲的北风,将他一下子卷入空中。他感觉好像左右有两个人挟着他的胳膊,一直往上升去,从那两人身上传来灼人的热气,李某觉得自己不仅眼睛看不见什么,耳朵也听不到什么了,真是听睹两绝。
     后来,李某觉得好象站在一片树叶上飞快地飘行,一下子不知飘到了什么地方。一会儿,他觉得好像飞得低了些,模模糊糊看到下面树影在闪动,急忙双手伸向树枝,结果扑腾一下,坠落到了地面上,顿时昏迷过去。
     第二天中午,几个捡柴草的小孩子路过这片树林,忽然发现一个昏迷的人,赶紧叫醒了他。李某勉强站起来,仔细一打听,他坠落的地方是吴桥县西北的连镇,也是大运河上的重要渡口,距泊头镇有70里远。
     李某虽然摔得不轻,但头部与面部并无损伤,没有别的法子,只得光着脚,沿着运河坐船回到泊头镇。当他向人们讲述这次奇妙的空中旅行时,大家莫不目瞪口呆
1.2  蓟州亦属龙卷风灾而非地震所为
为什么要质疑蓟州“地震”呢?
根据《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文集分析,在1986年召开的“1626年北京地区特大灾异综合研究学术讨论会”会议上确定蓟州地震最主要的依据是《明熹宗实录》卷七一“是日,蓟门地震”和《天变邸抄》“蓟州城东角震坍,坏屋数百间”这几句话[37]
但是,韦祖辉先生在《关于王恭厂灾情史料的几个问题》一文说:“如若翻阅北京附近州县地方志,就会发现:除蓟州外,通州、平谷、密云、怀柔、房山、大兴、涿州、固安、永清等地均无震情”([17],16页)。在王恭厂灾发生的同一时刻周围数百里听到“巨响”而只有蓟州一地汇报地震的现象很孤立,王恭厂龙卷风灾在时间上与蓟州房屋坍塌事件十分巧合,何况在能造成房屋倒塌的自然灾害中不仅仅是地震一种,所以,仅凭这几句记载很难判定蓟州房屋坍塌事件为地震所为。
其实从上句分析,《天边邸抄》已经将蓟州灾和王恭厂灾联系起来,蓟州东角的坍塌是王恭厂巨响震动所为。
本文从明杨士聪《玉堂荟记》卷上“遵化去京三百里,皆闻其声。人或以为地震”([2],7页)分析,住在遵化的人们都认为是地震,蓟州城发生了房屋坍塌事件,汇报地震实属正常。也就是说人们把龙卷风灾误读为地震了。
1.3  位于京师到蓟州上空的龙卷风涡流
明抄本曹《闲思往事》:
天启丙寅五月六日王恭厂灾,自宣武门西一带地暴震,官民房屋皆倒,压死者甚众,有虽压不死不伤,有方在室内不知何故身在他家者,凡被掠男妇顿失上下衣服,有止有一衣领,一腰者,丰润等县治,树上各挂男妇衣服无算([2],5页)
《天变邸抄》:
大木飞至密云([2],5页)
沿着从京师到蓟州的箭头走向,丰润、密云等县发现了来自京师的大量飘落物。遵化,丰润都距京师三百里以上,但这次灾难事件往京师的其他方向都没有影响到这样远的距离,何以这个方向与众不同呢?
本文推测,这是一个大胆的假设,希望读者提出批评,提供更多证据以判断其真伪:当时从京师王恭厂至其东方的蓟州上空存在一条输送管道——一条大致从京师至蓟州的龙卷风涡流管,造成王恭厂大灾的属于涡流管右端的很强的右龙卷,造成蓟州东角城塌的当属涡流管左端的较弱的左龙卷。(图10)
图10 龙卷空气柱空间结构示意图



对于这个现象,气象理论有明确的说明:
根据赫尔姆霍茨流体第二定理(Helmholtz’ second theorem, 1858),凡由涡旋沿轴延伸而成的涡管在同一流体中形成时,它的两端将互相连接起来,否则,涡管的两端将停止在流体的界面上,龙卷风的漏斗云,本身就是由涡旋组成的空气涡管。所以它也有两段互相连接起来的趋向,但往往在未连接前,就已经到达了流体(即空气)的边界(即地面或水面),于是形成了“左”“右”两个龙卷,右龙卷呈气旋式旋转,左龙卷呈反气旋式旋转,这就是有的龙卷呈反气旋旋转的理由。按理,在任何有龙卷风的时候,应当总有左右龙卷同时出现,但是在北半球,由于风随高度通常是向右旋转的,所以右龙卷就比左龙卷较为常见。([5],107页)
1.4 龙卷涡流的输送和导声作用
按照“明天启六年京师龙卷风灾中王恭厂“巨响”之谜探源”关于灾因的说法,巨量黑火药在龙卷风气柱内爆炸,爆炸所发出的巨响沿龙卷涡流管道传送,其传送距离要比在自然状态下普通空气中传播的情况要远得多,这个可以用平时我们用卷成圆形的喇叭筒喊话传的远,或者用管子传声传的远的现象来加深理解。由于龙卷风涡流管道的传声作用,王恭厂的爆炸声音顺着涡流管传到数百里外的遵化等地也就不足为奇了。遵化离北京三百里左右,但是遵化距龙卷涡流管左端的“左龙卷”所在的蓟州就不远了。
涡流管不仅导声,而且还是声源,分析听到巨响的范围,是围绕着京师指向蓟州的线段展开。所以也就比较容易解释了为什么听到巨响的范围呈纺锤状分布了。(图11)
图11  听到巨响范围示意图


由于这个涡流管道的存在,京师中被吸走的大量衣物沿着这个管子从京师到蓟州的大致方向输送,直到这些东西摆脱龙卷风涡流控制后才会飘洒下来。
虽然有关气象学理论的教科书上有“左”“右”龙卷的生成机制的阐述,虽然目前在国内外对龙卷风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但毕竟龙卷风是一种较特殊的小尺度天气现象,一些机制到目前尚没有完全弄清楚,完全依靠现有理论对过程进行诠释是不可能的。相反,这次“左”“右”龙卷同时发生的个例分析,这次事件中所记载的事实,如:王恭厂灾中京师附近听到“巨响”的范围分布,王恭厂灾黑火药爆炸对远在180里左右约90Km间距的左龙卷的促进,以及沿着龙卷涡流管的输送作用等等,揭示出龙卷风特性方面一些罕为人知的一面。

2 爆炸发生时京师王恭厂受灾中心附近周围事件分析
在王恭厂灾的资料中,记载着一些具体的事件,如果能将发生的那些现象按这些事件的发生地明确地在地图上定位并标注下来,那么这些工作对复原受灾现场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存在一定的困难,从明代京师到现在北京相距380多年,城市变化相当的大,史料所述的地点至今已经面目全非了,本文依据掌握的史料和元明时期京师地图试着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
对于重灾范围,根据《天变邸抄》“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2],4页)以及刘若愚《酌中志》“自宣武街迤西、刑部街迤南”([2],5页)的记载,“明天启六年王恭厂灾变之气象成因探析”一文用示意图的方式作过说明,但从史料记载看,受灾中心之外灾情也很严重,先看看明皇宫内的情况。

2.1 明皇宫内灾情
2.1.1天启帝逃逸
《天变邸抄》:
皇上此时方在乾清宫进膳,殿震,急奔交泰殿。内侍俱不及随,止一近侍掖之而行。建极殿槛鸳瓦飞坠,此近侍脑裂,而乾清宫御座、御案俱翻倒([2],4页)
关于天启帝朱由校逃逸的方向,由于《天变邸抄》对这一点交代过于简练,一些抄本认为存在着疑惑而选择对原文进行回避或修改,如:明谈迁《国榷》卷八十七“上在乾清宫,走避建极殿,御座俱倾”([2],6页)记为朱由校向建极殿躲避,1986年的这次会议对此进行了讨论,王补先生认为“很有可能是朱由校逃向交泰殿,当时乾清宫的位置存在很大的东南风,内侍才被建极殿的飞瓦砸死”([17],167-172页),本文认为王补先生的说法十分合理,从乾清宫急奔交泰殿是由南向北的方向逃逸,建极殿在交泰殿之南,建极殿的瓦是飞过中间隔的乾清宫这一座建筑物后下坠砸人的,《天变邸抄》以非常肯定的语气敢于称是建极殿飞瓦伤人必定是十分有把握。结合左右龙卷风成因的推论,也就是说,当时建极殿的位置与上空龙卷风涡流中心最近,受难工人达2000人之多,所以皇帝向北跑寻求躲避,旋风将此处砖瓦旋起飞过乾清宫抛向交泰殿前的院子,砸到搀扶天启帝的侍卫头上(图12中)。
2.1.2修缮中极、建极殿的工匠摔成肉袋
《天变邸抄》
大殿做工之人,因是震而坠下者约有二千人,俱成肉袋([2],页)
明查继佐《罪惟录》卷三“五行志”
时皇极殿方大工,匠虽最高,无堕地死者([2],6页)
当时正在修三大殿,既然皇极殿没有人落地身亡,这2000人当是修建中极、建极殿的工匠(图12中2000余人被摔成肉袋的现象,可以从《天变邸抄》“有一部官家眷,于私宅中因天黑地动桌椅倾翻,举家惊慌无措。妻妾抱柱而泣,随仆于地,乱相击触。逾时天明,俱蓬跣泥面若病也”([2] ,5页)中“乱相击触”来理解,原因乃是在旋风的作用下,反复摔击造成的。
2.1.3破坏情况分布
《天变邸抄》:
屋宇至东华门坍颓稍缓。闻内阁格窗,倾毁殊甚([2],7页)(图12中
明刘若愚《酌中志》卷三“恭纪先帝诞生”
天启六年五月初六辰时,王恭厂之变,皇极殿最高危之处一木先陨。乾清宫大殿皇驾所居之冬暖阁,将窗格扇震落二处,打伤内官二人([2],5页)(图12中
由以上两句来看,皇宫受灾情况大致是西部大于东部,中部要比南部和北部严重。
明金日升《颂天胪笔》卷二十二“附记”:
忠贤方与其党密谋宫中(图12中⑤),时地忽震动,当坐处鸱吻无故自坠,所幸二小皆击死。俄顷,有声如震雷,西北起,振撼天地,黑云乘之簸荡,坏民居无数,数里无存([2],5页)
从此句叙述的顺序看:先是龙卷从附近过境时地面发生震动并把其所处的房屋屋脊上的鸱吻震下将受宠的两个小太监砸死,不久王恭厂方向发出巨响,对于句中所说的“西北起”,也许有人感到疑惑,明明是从京师西南方位王恭厂指向东北的,怎么成了“西北起”?这是因为,《天变邸抄》或者《颂天胪笔》是采访性质的记述,叙述的人住在皇宫,当然着眼的位置就是在皇宫。从皇宫的位置来看从王恭厂横向东北的巨大立体气柱就是位于西北。这一点,就像另一篇史料所记“后宰门火神庙栋宇殊巍焕,初六日早守门内侍忽闻音乐之声,一番粗乐过又一番细乐,如此三叠。众内侍惊怪,巡缉,其声出自庙中;方推殿门跳入,忽见有物如红球从殿中滚出,腾空而上,众共瞩目。俄而东城震声发矣([2],8页)(图12中一文所说的“东城”也属这种情况。





2.2王恭厂附近人与物失踪事件情况分析
《天变邸抄》:
宣府新推总兵拜客行至圆宏寺街,一响,连人和马同长班共七人并无踪影。闻其马买以千金者[2],7页)(图13中
《天变邸抄》:
承恩寺街有女轿八肩来过,震后止见轿俱打坏在街心,妇女舆人都不见(图13中②)。 圆宏寺街有女轿过,一响掀去轿顶,女人衣饰尽去,赤体在轿竟亦无恙([2],5页)(图13中
《天变邸抄》:
有一绍兴周吏目之弟,殊贫,因兄荣选,思做公弟。到京才两日,从菜市口买一蓝纱褶摇摆,途遇六人,拜揖尚未完,头忽飞去(《天变杂记》补充,云‘其人号周季宇,一说头飞去,陷入墙内寸许,眼睛飞在对门墙上黏住犹动,眉毛又黏在一处’),其六人无恙。([2],5页)
根据王补先生的说法,该事件发生在在承恩寺街(图13中[38]
《天变邸抄》:
粤西会馆路口有蒙师开学,童子三十二人,一响之后,师徒俱无踪迹([2],7页)
根据韦祖辉先生的说法,粤西会馆路在宣武门外(图13中)。([7],18页)
《天变邸抄》:
有一乔老儿,骑一马行至泊子街,地动堕马,此老头旋眼暗,自疑痰晕曰:不好了,我中风也。急觅路旁一酒柜靠定,少顷明亮,抬头见左右伏两人,一人纱帽无翅,一人纱帽盖眉,细看之俱是豸补,各面面相觑而散去,此老方知不是痰晕”([2],页)(图13中
泊子街紧靠都察院和刑部街,乔姓老人在此遇到执法官员(豸补)很平常。
《明熹宗实录》卷七一:
西北一带相连四五里许房舍尽碎([2],7页)(图13中
注意这个“西北”方位,指的是王恭厂西北一带。
《明熹宗实录》卷七二:
王恭厂厅库栋宇虽已倾塌,而偏东库房及匠作小房尚存百有余间,其楹头砖瓦不无损坏,而梁柱壁址犹然屹立”([2],8页)(图13中
图13 王恭厂附近灾情示意图



从以上所列的史料上所述的这些事件来看,均为在王恭厂发出“巨响”之时围绕王恭厂展开,由于这些事件大多发生在街道上,所以被人看到流传下来了。
按照福布斯博士(注:据中国中央电视台2008年6月1日CCTV10科技之光,龙卷风的侵袭(下)节目,格雷戈 福布斯博士(Dr. Gregory Forbes,芝加哥大学博士,师从著名的藤田级数的创建者藤田教授 (Ted Fujita)的发现,一些龙卷的主涡旋漏斗云附近存在围绕着主涡旋转动的小的涡旋(2008年6月1日CCTV10科技之光,龙卷风的侵袭(下))。黑火药在龙卷风内部爆炸时,释放了大量的能量,获得能量的龙卷风从EF-3级瞬间跃升为EF-5级[39],爆炸产生的能量明显地提高和促进了龙卷风的涡流破坏力,扩大了危害面积和提高了危害程度,不仅把厂内药楼送入天空,地面留下大坑,爆炸还将龙卷风的势力急剧扩大,龙卷风的好多条上升气流吸管加强并从中心向外大大地摆出来,制造出了王恭厂附近这一桩桩离奇的失踪和破坏事件。 失踪的人去哪里了?很可能在长安街和德胜门落下的人头和四肢里。
就是在爆炸中心的王恭厂,受灾程度也相差很大,为什么王恭厂内偏东方向的库房和尚存百余间的匠作小房的“楹头砖瓦损伤,而梁柱壁址犹然屹立”?这也是龙卷风的破坏风格,根据山东省气象灾害调查显示,受灾地区反映龙卷风往往会掀去房顶,如:1975年6月7日山东栖霞迎门口村遭遇龙卷风袭击,村子一半房子被掀去屋顶,有的只剩房梁。这说明面积大容易兜风的建筑结构易受从上而来的吸力破坏而已。([33],479-498页)
2.3 天空抛落物的位置特点
《天变邸抄》:
长安街一带(图14中,时从空飞坠人头:或眉毛和鼻,或连一额,纷纷而下大木飞至密云(图9中从京师指向密云的箭头),石驸马街五千斤大石狮子飞出顺城门外。([2],5页)
从北京的历史我们了解到,明初定都北京以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进行规划改造。当时败走蒙古高原的元朝旧部(史称北元)不时伺机南侵,出于驻军防守的考虑,明朝决定把元大都城内人口稀疏、空旷萧条的北部放弃,南移5里,另筑新城垣,仍设两座城门,东面为安定门,西面为德胜门。同时把南城墙向南推移2里,其余7座城门一仍其旧,改土城墙为用砖包砌,把元大都东北的光熙门和西北的肃清门废弃,这样,经过修建的北京城共有9座门,体现了《礼记・脍》季春之月天子“毋出九门”的说法,也符合“九”为最大的阳数,恰好与皇家的“九”相连。
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大规模修建九门城楼,历时四年竣工,除明初新改名的安定门和德胜门外,其余城门均改新称,丽正门改为正阳门,文明门改为崇文门,顺承门改为宣武门,齐化门改为朝阳门,平则门改为阜成门,崇仁门改为东直门,和义门改为西直门。
也就是说,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将元大都所建的顺承门及城墙拆除后原来位置改为长安街,门和墙向南移动2里,其门仍用顺承门的旧称,直到1436年顺承门改称宣武门。
这里本文有一点没有弄清楚,《天变邸抄》所提的顺承门是否就是宣武门,如果是的话,为什么改名190年后仍沿续着顺承门的叫法呢?
当然,两个顺城门的位置,都处在龙卷风的影响区。如果石狮子是落在元顺承门的位置(位于长安街一带),恰在王恭厂东北方向,表明石狮子是顺着龙卷方向抛走的,符合大多数物体抛射方向(图5中从石驸马街指向元顺城门位置的箭头);如果石狮子是落在宣武门的位置,则是被龙卷风旋吸至空中旋了个弯后因离心力作用被甩出来的,这和建极殿的瓦片被旋风旋起的原因是一样的(图14中从石驸马街指向玄武门位置的箭头)。
《天变邸抄》:
北城察院此日进衙门,马上仰面见一神人,赤冠赤发持剑坐一麒麟近在头上,一惊堕马伤额。方在喧嚷间,东城忽震([2],9页)(图13中⑧
坐麒麟持剑神人肯定不会存在,要么就是谎言,要么就是幻觉,因为过于虚妄,本文不再讨论。至于“东城”,则应着眼于当事人位置关系的原因去理解。
《天变邸抄》:
衣服俱飘至西山,挂于树梢。昌平州教场中,衣服成堆,人家器皿衣服首饰银钱俱有。户部张凤逵使长班往验,果然(图6中指向西山、昌平的箭头)。德胜门外,堕落人臂、人腿更多(图14中②([2],5页)
明刘若愚《酌中志》卷十六“内府衙门职掌” :
图14 明京师受灾事件示意图
自西安门一带,皆霏落铁渣如麸如米者,移时方止([2],6页)(图14中③

3   还原王恭厂灾的过程
公元1626年5月30日,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早晨,明朝京师顺天府(现在的北京城)天气晴朗平静如常,殊不知,由于有利的大气条件,在其上空,一条横跨京师到蓟州的龙卷涡流管正在形成,一场人类罕见的龙卷风灾难即将来临。
9时许,平静的都市忽然被从京城东北方向传来的呼啸声音所打破,当时出版的《天变邸抄》对声音的描述为“有声如吼”,对移向和移速的介绍是“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这实际是龙卷涡流管右端的“右”龙卷翻滚着击中地面的过程,这一只向东北倾斜的巨大的龙卷风云系以类似于现在直升飞机的速度横扫所经之处向京城西南推进。
随着系统的到来,伴随着云体移动,顷刻间,疾风突起,大街小巷涌起满天灰土,地动房摇,宫中魏忠贤正在和同伙密商,结果其中两位亲信太监被从房顶上刮下的“鸱吻”砸死。龙卷风所到,数里之地房屋化为粉跻,人们耳边充斥着断墙裂屋房屋倒塌的声音,从损毁程度分析,此时龙卷风属于EF-3级。事情远没有结束,更大的噩梦还在后面。
明天启年间,王恭厂为火药和兵器厂,当时厂内存有数万斤火药,从当时记载看,这些火药是坛装的,大部分贮藏于地下,龙卷风移动至王恭厂后,击中了存储火药的“药楼”,由于龙卷风的抽吸作用,这些火药迅急被吸到高空很远,同时,龙卷风内巨大的摩擦、闪电等因素,又将火药引燃,“火药腾空”,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剧烈爆炸声,爆炸释放的能量使龙卷风从EF-3级瞬间跃升为破坏力极强的为EF-5级,这是一个发生在有史以来地球上绝无仅有的龙卷风内部黑火药爆炸的案例,黑火药爆炸形式被龙卷风严重扭曲,由于这种事件只在人类历史上就发生过这一次,所以呈现的现象令人们大惑不解。
破坏以龙卷风的破坏方式为主,炸药主要是向龙卷风提供能量,所以,现场出现了“不焚寸木,无焚燎之迹”和高爆中心附近有人幸存这些难于理解的现象。虽然王恭厂爆炸中心生产现场在场的36名工人被炸死,但竟然有人幸存——“止存吴二一人”([2],7页);由于地下火药爆炸释放的大量能量,龙卷风破坏力大增,受灾范围扩大,强大的作用力将王恭厂的药楼摧毁后抛得无影无踪,地下黑火药爆炸并在龙卷风的抽吸力作用下留下数丈深的大坑,据专家推算单纯黑火药爆炸要百万斤级的黑火药才能完成([8],48-52页);与王恭厂相连的“西北一带相连四五里许房舍尽碎”,“杀有姓名者几千人,而阖户死及不知姓名者,又不知几千人也”,受爆炸影响,在龙卷风势力增强的瞬间,又从龙卷风主气柱内迸发出许多小的吸管,造成了在圆宏寺街、承恩寺街、宣武门外都发现了人员失踪事件,“凡死者肢体多不全,不论男女尽皆裸体,未死者亦皆震褫其衣帽焉”,还有承恩寺街发生的周季宇的头被吸飞,陷入墙内寸许,这些现象将龙卷风的破坏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石驸马街的几千斤重石狮子被抛到数里外的顺城门外的事件足见其能量有多大。
与此同时,爆炸时在京师东部的蓟州(现蓟县)左龙卷也得到加强,将蓟州东角震坍。
过去人们常常感到困惑,发生王恭厂灾时距京师附近数百里都能听到如雷响声——“遵化去京三百里,皆闻其声”,王恭厂的爆炸,如何在数百里的遵化听到?这要是爆炸该是一个什么概念,整个京师也不会存在的了!本文的研究揭示了这个秘密,黑火药爆炸的声音顺着龙卷风涡流管传了很远,事件中龙卷风涡流管起到了传声筒和声源的作用,那些反映听到声音的地区围绕着京师王恭厂到蓟州涡流管呈纺锤状分布。
龙卷风在王恭厂附近磨转了两个多小时才消散,靠近系统的人、物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路径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内房屋化为粉齑在龙卷风作用下,巨石、砖头、木块,甚至人的头颅、胳膊等都被带到空中,这些被吸到高空的东西向东北方向按质量大小由近到远抛撒,天安门两侧的长安街飘落下主要是“人头,或眉毛和鼻,或连一额”。西安门附近落下铁渣滓,“德胜门外,堕落人臂人腿更多”,轻的、较轻的东西则有些飘向西北方向“衣服俱飘至西山,挂于树梢。昌平州教场中,衣服成堆,人家器皿衣服首饰银钱俱有”。
王恭厂灾后的第四天,住在京城的人们听说,在蓟州受灾现场挖出了从京师飘落下来的三个幸存的人。而位于北京东南方向的丰润等县发现了大量飘落的衣物,“丰润等县治树上各挂男妇衣服无算”,这些都是沿着龙卷风涡流管方向抛去的。
龙卷风灾至今仍属于难于预测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根据龙卷风频发国家的经验,龙卷风来袭时人们最好躲避于更加坚固的地窖内。中国是龙卷风发生频数较少[40]且级别低的国家[41],一旦发生由于人们缺少相应的知识疏于防范危害往往更重,在这场大灾中,明统治者严重违背黑火药的规律,将生产加工黑火药的兵工厂置入人口稠密的都市,以至于龙卷风袭来时引发黑火药爆炸,以一种难以置信的方式加强了龙卷风危害等级,造成了在人类有史以来同类天气伤亡率所罕见的大灾难,当属于自然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对这场大灾明统治者具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天启帝朱由校为此下了罪己诏,第二年就死了,年仅23岁。

四、结束语

本文以单一,科学,合乎逻辑的理由:龙卷风,揭开了王恭厂大爆炸387年的神秘面纱。 并解释了见于记载中的几乎所有现象。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明天启六年王恭厂灾的成因为一次横跨京师到蓟州的左右龙卷风,右龙卷风移到王恭厂后引发厂内黑火药爆炸,爆炸释放的能量使龙卷风从F3瞬间跃升为F5,造成巨大破坏的解释结论已经基本揭示出了这场灾变成因的谜底,相信这个结论将会被更多的史料证实、补充和修正,将会被更多的研究者所接受。
科学研究的任务之一就是揭示真相。本文基于充分的历史证据,吸取各家研究的合理成分,利用气象学理论,将这次灾难成因进行了一次准确的定位,从而使这次灾难的奇异现象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其意义不仅在于要破解一桩历史悬案,更重要的在于发掘出一个发生在中国历史上一次记载最完整、记载的时间较早的典型龙卷风个例,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作为气象上龙卷风史研究的珍贵证据,又可以在以后对龙卷风的防范上提供更好的参谋。 仅以此文纪念387 年前死于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龙卷风袭击的祖辈。

由于文章篇幅较大,加上时间仓促,文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请读者谅解。研究结论主要是梁国坚先生的心血
梁国坚, 邓郎
2013年 5 月 28 日
山东肥城,美国爱荷华

作者简介:
梁国坚:山东肥城市 高级气象工程师
邓郎:  地理学博士,住美国爱荷华州,地理信息系统专家。
与作者联系:denglang36@yahoo.com


参考文献

1 耿庆国.王恭厂大爆炸研究进展综述—明末京师奇灾研究260周年祭[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183.
2 耿庆国,李少一,韦祖辉.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Ⅲ.
3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24.
4 谭海涛,王贞龄,余品伦等.地面气象观测[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0.32.
5 邬平声,龚潜江,吴树立等.气象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67~69.
6 高建国.王恭厂灾变前的自然异常[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131.
7 王补.王恭厂灾因查探[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167.
8 王补.王恭厂爆炸事件火药量的估算[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51.
9 张传玺,杨济安.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图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47~52.
10 于德源.明熹宗天启六年地震新考[J].北京文博.2006,43(1):37.
11 李承志.王恭厂灾发生日期考[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32.
12 李济贤.王恭厂灾系火药自身爆炸所致[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63.
13 竺清良.王恭厂巨大灾变原因探讨[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148.
14 程艾华,孙寿成.王恭厂灾因的地震-爆炸-旋风模式[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144.
15 王珍铭.王恭厂系火药爆炸引起[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68.
16 王补.王恭厂灾人员伤亡情况考证[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37.
17 韦祖辉.关于王恭厂灾情史料的几个问题[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19
18 侯仁之.北京历史地图集[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88.91~130.
19 陈子耕,叶诠之.地球的困惑[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0.100~101.
20 刘精义,于光度.对王恭厂自然因素的引爆的质疑[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69.
21 王补.研究王恭厂的若干方法探讨[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190.
22 耿庆国.王恭厂灾因解迷[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94.
23 任伏虎,李承志.地震是王恭厂灾变的主因[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115.
24 程艾华,孙寿成.王恭厂灾因的地震-爆炸-旋风模式[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144.
25 刘精义,于光度.对王恭厂自然因素引爆的质疑[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70.
26 王岩.王恭厂灾是天然气大爆炸[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79.
27 雷中生,宋立平.龙卷风在王恭厂事件中的奇异作用[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83.
28 李树菁.明末王恭厂灾异事件分析[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163.
29 曹文俊,王保信,董保群.气象学[M].南京: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系,1987.306.
30 李仲均.王恭厂灾毁坏房屋间数及伤亡人数考[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39.
31 李少一,贺树德.明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北京地震与王恭厂灾[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120.
32 梁国坚.明天启六年王恭厂灾变之气象成因探析[J].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8,27(1).
33 王建国,孙典卿等.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山东卷[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479-498.
34 何善芳.黑火药特性简介[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58-59.
35 刘保康.何谓王恭厂[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27.
36 徐好民.旷古静电奇灾[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156-160.
37 韦祖辉.王恭厂灾因解谜[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91-96.
38王补.王恭厂灾发生时间考[A].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33-34.
39James R.McDonald.T.Theodore Fujita:His Contribution to Tornado Knowledge through Damage Documentation and the Fujita Scale[J].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2001,82(1):63-72
40 唐小新,廖玉芳.湖南省永州市2006年4月10日龙卷分析[J].气象,2007,33(8):23-28.
41 薛德强,杨成芳.山东省龙卷风发生的气候特征[J].山东气象,2003,23(4):9-1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