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1日星期二

管见:“自信”诚可贵,“否定”价更高

网络漫画





辩证法三大规律,其中否定之否定最富玄机。改革开放否定了毛式实践,中国社会才呈现出活力,而保守派借镇压之力卷土重来,否定之否定,造就"改革已死"的局面。如今"自信"之际,新的否定之否定只怕就在不太远的地方等着呢。


习近平上台,就显示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姿态,让人觉得,中国共产党似乎真的打开了它的"中兴"局面。

"革命党转型"两个潜在的方向

昔日,"文革"结束之际,中共对于它的理论、道路以及制度,表面还是坚持其"正确",但它的不自信显而易见。邓小平公开承认,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他说不清楚。因为这种不自信,中共对于自下而上的改革浪潮,对于农村中再度兴起的土地承包趋势,不再象毛泽东那样斥之为"修正主义"或"资本主义复辟",而是从容忍到接受,进而积极引导,推动改革开放。

这一过程曲折艰险,到现在已是一片昏暗景色。一些人声称"改革已死",进而干脆说,改革本来就是中共维持其一党专政的手段而已。

其实,从中共"文革"失败,到改革开放,是一个自然过程,体现着中国社会从封闭僵化到自由开放的发展要求。最为突出的,是经济的自由化,或曰市场化。从土地承包,到个体户乃至私营企业的发展,在国有体制支配的环境里,艰难曲折地闯出了一大片天地。同时,结社、言论的自由,乃至于示威的自由,也因为民众的不懈抗争,更加上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支持,与过去是越来越不同了。

然而中共也在变化。"文革"教训了中共,开明的地方官员大胆实践改革,得到中央支持后,改革形成浪潮,势不可当。而中共自身,从"庚申改革",到"由革命党转型为执政党"的思考,已显露出再度转向保守的趋势。不过,"革命党转型",毕竟意味着两个潜在的方向:一是从无法无天的"革命党"转为执政党,而若坚持永久执政,骨子里依然是无法无天,一是真正转为正常的竞争性政党,执政为其竞争的一种状态。

"六四"镇压,标志着中共未能真正进步。强大的保守派接连击败胡耀邦赵紫阳,占据上风,但震惊世界的血腥镇压事件,在国际社会中形成道义压力,使得苏联及东欧的共产党不敢仿效中共,"社会主义"迅速崩溃。这又反过来教训了中共,它进而更为顽固坚持其一党专政,同时,实际放弃社会主义信念,一面顺应市场化趋势,一面实际转为权贵型右翼政党。

根本经不起推敲的"自信"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在"文革"后之不可避免的过程,在其中,中共力图主导、控制其走向,也同样不可避免。要求一种中共无法染指的"纯洁"改革,那根本不可能。

于是,就有了习近平的"自信"。这与中共先前那不自信的模样,已大不相同。

但不幸得很,改革开放实际证明的恰恰是,这种"自信"根本经不起推敲。

其所谓理论,并非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是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的理论,是以唯物历史观为基础,以生产社会化趋势为依据,认为资本主义正在孕育一个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特征的自由社会。而中共之"社会主义",并非发端于生产社会化,而是依靠政权的力量,建立实质为国有制、排斥压抑公民权利的"公有制"。这样,它不得不求助于历史唯心论,以领袖思想、长官意志和政权需要,构建其"理论",还反咬一口,斥批评意见为"虚无主义"。

其所谓道路,不是连毛泽东也不能不承认的"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即"社会主义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实现",而是复活东方专制的新型专政,到如今,已经到了给民主扣上"西方"的帽子,视其为"邪路"的地步。

其所谓制度,以"社会主义"名义而建立,却因为长期缺乏社会化之实,逐渐蜕化为国家主义,而一旦与市场化相遇,则演变为权贵资本主义,与成长中的公民社会尖锐对立。

习近平难逃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马克思理论所判断的社会主义,乃基于现实经济的进展,及劳动者的精神的发展,应该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自由社会。而中共所谓"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和制度,既等不及现代自由市场经济之成长,更以压抑人的精神为特征,则不能不堕落到越来越深地以权力为核心,其天性乃与自由为敌。

在中共看来,"社会主义"就是国有制,就是共产党一党专政,而"共产主义精神"就是"公而忘私",即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它煞费苦心,把一个积极学习毛泽东著作、热心做好事的解放军士兵雷锋,塑造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奉为全民学习的榜样。但是,"公而忘私"其实与共产主义似是而非。依马克思之理论,共产主义之精神,理当基于自由人在其联合体中之自由发展。而公私之间的对立,古已有之,未来社会的魅力,其体现之一,在于公私之间能够相互包容,相得益彰──非如此,共产革命如何能够成为"多数人的革命"?

"学雷锋"的长期运动,与现实社会中普遍的道德沦丧、普遍的腐败风气,成为极其鲜明的对照。由此,即可看出,习近平所谓"自信",其实只是中国共产党人聊以自慰的说法而已,可以拿来忽悠人,并没有实际意义。

诚然,"文革"之败已渐渐远去,更有"六四"镇压的成功,以及市场支持的持续经济增长,习近平以其"自信"而博得左翼太子党支持,"左派"们欢欣鼓舞,也算顺理成章。

不过,习近平为其"自信"而辩称,前后两个三十年不可以互相否定,却是败笔。他也许不知道,辩证法三大规律,否定之否定是其一,且最富玄机。改革开放否定了毛式实践,中国社会才呈现出活力,而保守派借镇压之力卷土重来,否定之否定,造就"改革已死"的局面。那么,如今"自信"之际,安知没有新的否定之否定?只怕,它就在不太远的地方等着呢。


――原载《动向》杂志2013年5月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