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4日星期一

李兆富:资金荒的冰山一角

图:合肥市民周小姐向反映,周末去中国银行ATM机取钱总是出现取款机无钱可取的现象。


最近的资金荒,众人最关注是,究竟最终会否演变成另一场金融灾难。就像任何一套电影剧,观众虽然被目前的影像震慑,但关心的实在是下一步的发展。

过去几年,在中国大陆市场,新兴所谓理财产品,也就是高回报的结构性储蓄。2012年底,理财产品资产规模已达7.1万亿元人民币。今年6月底,将有超过人民币1.5万亿元的理财产品到期。银行需要在货币市场筹措这些资金,加促了短期拆借利率的上行压力。

坊间对中国现在的状况,有两套观点。乐观派认为,人行只要一放水,资金环境就会回复正常,现在的紧绌,是出于调控金融行业的预期,人行不是没有干预,只不过是在低调地确保金融业得到教训之馀,又不会引发破坏性的骨牌效应。

另一派相信,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正正是要打击过热,所以,就算会令增长放缓也在所不惜。这派仍然相信货币政策的神奇功效,只不过更相信政府高瞻远瞩,不会为一时的方便,放弃长远稳定。

但又有没有人想过,中国大陆资金错配的问题,仍出于制度性政策倾斜?中央口头上要求金融业投放更多资金到民间经济,促进有机增长,但现实中越来越多资金流向国企和地方政府有关的地产,民企钱荒问题,从来没有真正纾缓过?

简单的道理告诉我们:假如各大政策行的决策者,个人利益不是来自银行盈利,而是制度外的回报;制度内,则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贷款政策自然偏好讨好制度内的既得利益。在边际利润递减的定律之下,长久以来的国进民退,必然出现一边过度投资和错配,但另一边则了无生意。这个现象的最佳指标,莫过于零八年后,大陆股市一愁莫展的惨淡收场。

突发性资金紧张,可以说是人行信贷调控失准,但也可以是因为银行同业突发信心问题。从表象看,现在大陆的资金环境,是金融危机的标准序幕。上周四,7天期回购利率升至28%的历史最高水平,更有市场传闻银行违约和人行秘密注资。虽然及后人行否认向市场投放资金,但传言仍然不绝。

中国大陆的市场结构,要理性分析问题不难,但最难预测,始终是系统外的变数,尤其是人性心思。国家如果是一台没有情感的机械,问题还容易解决;但一个十三亿人组成的有机体,对环境的观感和预期,有谁说得准?再者,政策回应,也要断症正确,谁可以保证不会出现人为失误?

要知道,世事并非永远直线进行。许多现象,都是要等待外来冲击,才一触即发。见过凝冰汽水吗?从自动售卖机出来的一刻,汽水仍然是液态,一打开樽盖,就立刻结成沙冰。现象叫过冷(Supercooling);当水份子结构一致,封闭而稳定的环境下,只要外在因素不变,就算冰点以下,水亦未必会结成冰。但打开樽盖,系统平衡改变,过冷的水遇到一点结晶,整体分子结构立刻改变。市场,亦有类似现象。非理性的亢奋和抑郁时,市场系统超级负荷,却没有依循线性模型推测般出现渐变,要等待触发突变的黑天鹅出现,普遍市场参与者的心态和预期,才忽然一致转向,由一极变成另一极。

中国大陆信贷与占GDP比重,由2008年的123%,暴升至2012年的180%。随著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部分贷款很可能最终成为呆坏账。高杠杆不稳定的局面,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现在的问题是,没有人知道改变中国大陆经济结构的那颗结晶种子,究竟会在何时何地忽然出现?说到底,资金荒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问题,是整体的结构失衡。系统性的崩溃,是一发不可收拾,以中国大陆现在的社会经济客观条件,抵受得了这样的冲击吗?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