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0日星期三

齐戈:抓住历史机遇――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期待

在当今中国的大背景下,习李想不改革也难。这不是人们一厢情愿的猜测或赌注,而是对一部相互倾扎的政治机器的更新,是一场堪称光荣的革命。其间的羁绊、反复在所难免,但历史的洪流至此,是任何力量都挡不住的,何况中共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余地。成则生,败则亡。


中共非改变自身不可的历史机遇


自中共十八大到眼下即将召开三中全会,习李班子试水刚好一年。新班子登场以来,从讲"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到内部吹风的"七不讲",甚至公开批判宪政;从反腐倡廉的"打老虎", "纠四风",到以谣言为由抓举报人、抓网络大V。让许多人摸不着头脑,谁都看不出哪件事是真,哪句话是假。因此,对三中全会的的期待之前,最希望看到这个政党勇于澄清事实,以正视听。不要给人留下莫名其妙、不可理喻的恶劣印象。
这一年来,社会信仰并没有因为"中国梦"而有所振奋。经济被动减速、环境持续恶化,社会基尼系数进一步扩大。且不说宪政梦想不着边际,就是落实已有宪法条款,也还在梦中徘徊。百姓怨忧,恼之骂之;知识分子焦虑,怒之砭之。从养老金缺口暴露出的多轨制弊端,到高房价、强拆风暴露出的苛政;从医疗凶杀事件频发,再现的社会基本诚信缺失,社会累积的重重矛盾进一步发酵。胡温十年裹足不前留下的这摊事,有如烫手山芋,光是救急救火压制言论都忙不过来,哪里还谈得上新政新风新气象?
不过,历史地看,就是在这一大堆问题和民众的积怨中,却也蕴藏着习李出台新政的历史契机。作为中共第五代权力核心的习李班子,赶上了中共非改变自身不可的历史机遇。或者说:赶上了中共遗留下大量的体制弊端,经几代领导的击鼓传花,大量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已成为一个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正是这些无法回避的危机,也为习李"弃老路创新途、改邪道归正路"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间。
对习李新政的期待,并不认为习李一定具有胡赵的政治勇气和破冰胆略;而是说,历史的机遇正好来到习李面前。顺势为之,可望打开新局面。既可奠定合法性的基石,也可在新的政治格局中树立全新形象。


变倒逼式改革为主动的宪政改革


这种期待也并不全然指望三中全会关于司法监察内部机制的制衡、行政审批权限的下放、土地流转、国企改革等等,与"383设计"相关的细则;而是要看习李能不能把握住历史给他们的机遇。开创历史的政治大格局,需要的是大手笔。简单说来,习李具有前任所不具备的两个历史条件,这也可以视为对三中全会的两点期待。
其一,将倒逼式改革的被动转变成宪政化改革的主动。以往的改革,无不是倒逼式的改革,社会积累的矛盾爆发一点,中共的政策就调整一点;不到濒临崩溃的边缘,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从来就不想改变自己。一个靠枪杆子打天下得来的政权,要自己主动放下枪来搞"权为民所授",真是比登天还难。邓小平之所以能够在改革开放中赢得尊重,无非是毛泽东留下的那个"濒临崩溃边缘"的烂摊子,把他们逼到非改革不可的地步。面对如此艰难困苦的局面,任何一个有理智的政治家都会做出类似的反应,如不这样,除非他是傻子。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重启改革,也是其执政合法性因"六四"镇压再次面临挑战的倒逼的结果。面对国际制裁和极左的回潮,唯有再度以经济改革成果,方能化解执政党面临的政治危机。同理,胡温十年其实是停滞徘徊的十年,它不但将经济改革的红利严重透支,还留下堆积如山的社会问题。这无疑是对习李新政再一次倒逼,迫使习李班子不得不明确回应:中共还能不能担当起执政为民的责任?中共是否还具有现代政党的合法性?对此,除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妥善解决历史问题,变被动式的倒逼改革为主动的政治改革之外,并无其他更多的选择。正因为这样一个背景,习李想不改革也难。


王薄事件瓦解老人垂帘政治陋习


其二,一改老人政治的掣肘为新人政治的创举。习李伊始,最大的看点不是新班底自身,而是王立军事件引爆的党内固有政治结构的解体。王薄事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消除了习李潜在的政治风险,更在于瓦解了中共老人垂帘政治的陋习。所谓老人政治,除了背后政治生活的不正常,更有斯大林、毛泽东血腥政治的幽灵。而这个幽灵恰好是八方树敌,内外交困的根本原因。老人政治的淡出,没有了胡赵时期中顾委婆婆们的指手划脚,也没有了胡温时期看人脸色的如履薄冰。习李可以待机而发,自主地逐步地释放政治信号,消解积怨,整合人心,将各种所谓的"异己力量"转化社会"正能量"。大事可为,又岂在眼下的枝枝蔓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历史的大门其实已经为习李打开。
当然,以上两点只是对习李新政的期待,这种期待自然不会指望在 "三中全会的所谓"383"顶层设计,但我们透过在中共政治体制内司法、监察和行政权力下放等相对独立的改革细则,来看习李新政的政治走向,再延及2017年中共十九大时的国内外政治变局,则可望中共能够达成并提出全新的政治改革共识。
如果说,中共总书记曾经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那么,习近平这一任却可能成为青史留名、最风光的一任总书记。因为,历史已经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的模糊期,而到了跨海搭桥、隔空对话的新时期。习李新政能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中国就会有希望,就有可能携手两岸各派政治力量,打造中华民族的"命运共同体"。这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
显然,这不是人们一厢情愿的猜测或赌注,而是对一部相互倾扎的政治机器的更新,是一场堪称光荣的革命。其间的羁绊、反复在所难免,但历史的洪流至此,是任何力量都挡不住的,何况中共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余地。成则生,败则亡。这便是我们期待的理由。

――原载《动向》杂志2013年11月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