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0日星期二

赵紫阳儿子赵五军:平反父亲不很重要但对国家很重要


法广/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北京市民25年前的今天早上起来,发觉全城已经进入戒严状态,时任总理的李鹏穿着毛装在凌晨的电视直播中,代表了党政军宣布了这个消息。时任总书记的赵紫阳则在早一天亲自探访在天安门广场扎营多日的学生们,劈头第一句话就是迄今仍言犹在耳但当时是含意莫测的"我们来晚了"。后来国人才明白赵紫阳是在暗示他已失势下台,在邓小平家中的一个秘密会议上,中共已经作出了首都戒严的决定。

25年后,赵紫阳的幼子赵五军说:"平反(赵紫阳)对我们一家不很重要,但对国家很重要。"他说:"中国历史上太多这些冤案,但终归有一天会水落石出,否则一整代的人民都会问你,这事怎会发生的。如果你现在不说清楚,就会成为我们国家的耻辱,成为共产党的耻辱。"
赵五军还说,他的父亲晚年政治思想出现了变化,过去他相信在一党专政下改革还是有可能的,但后来发觉,除了西方议会政治制度,改革"就别无他途"。
赵紫阳在天安门广场探访学生,是他一生人最后的一次公开露面。
赵五军说:"他(赵紫阳)知道情况有多严重,但他不能公开说出来。他试图劝服邓小平改变初衷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告破灭。"从戒严那天开始,中国的历史已走上六四流血镇压的不归路。
赵五军说:"有一件事我父亲从没后悔过的,那就是他坚决反对向学生开枪。"他回想起父亲的话:"这是我的信念,是我最后的一步,身为党的总书记,我有这个历史责任去劝服邓小平,就算他不愿意听我的话。"
解放军的坦克六四进城血腥镇压民主运动之后的第三个星期,中共在6月23和24两日召开第十三届四中全会,在会议上赵紫阳被褫夺党内所有职务,包括总书记、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以及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
赵五军说:"如果时光倒流重来一次,我的父亲也绝不犹豫会作出同样的决定。他感到非常非常忧伤,他总觉得他欠了邓小平。"
赵五军说:"为了坚持真理,你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当你坚持个人的道德信仰,你当然要付出代价,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
在赵紫阳失势下台之后,中共用尽办法试图将赵紫阳这个人从人民的记忆中抹掉,甚至在他病殁之后,人民日报也只不过发出短短一行字的讣闻,刊登在最后一页天气报告一栏之上,内文连他之前的头衔也统统不提。
中共2008年大锣大鼓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负责推手的赵紫阳,完全遭到官方媒体遗忘。
赵五军说:"他名义上是党的总书记,是军队的副主席,处理国家外交事务达10年之久,而现在你跟我说这个人完全不存在?他们知道他们是错了,但他们不敢面对,因此他们不许人民讨论这件事。"
赵五军这篇访问,刊登在20日出版的南华早报。2011年1月香港支联会创办人司徒华病逝,赵五军代表"赵紫阳全体后人"到香港教堂在司徒华的吊唁册上签名,但由于赵五军刻意低调,在场人士并无察觉,后来才获得赵紫阳女儿王雁南的证实。
赵紫阳失势之后,曾数次写信给中共要求重新评价天安门运动,并希望当局解释为何将他软禁在家,但他的请愿有如泥牛入海。
赵五军说,他的父亲对本身命运乖舛反而比不上他对国家目前的情况所感受到的伤痛,"看到国家产业进入私人口袋,这只会更证实政治改革的必须"。
天安门运动被镇压之后,赵紫阳刚起步的政治改革被立刻叫停,保障新闻自由的立法胎死腹中,本来在十三届党大会达成的党政分家共识,遭到腰斩。
赵紫阳生前亲眼看到中国快速而失序的经济增长,但由于缺乏对政府权力的监管,从而造成贪污丛生、裙带资本主义、全球最严重的贫富悬殊以及社会群众事件日增。赵五军说:"他经常说,这种情况多令人羞耻。他想要做的事情,都被弃之如敝屣,十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我们错过了改造社会的一个巨大的历史机会,我不知道历史会不会给我们另一个机会。"
赵五军说,他的父亲在晚年对国家缺乏政治改革越来越不满,他关心的不只是贪污和社会缺乏公义,还包括物质主义泛滥以及道德的失落。
赵五军说,在软禁期间,他的父亲的政治思想出现了变化,过去他相信在一党专政下改革还是有可能的,但他后来发觉,除了西方议会政治制度,"就别无他途"。赵五军说:"1989年之后,他逐渐觉得他的改革还不足够,就算共产党是多数党,我们也得需要一个议会政治制度。"
赵五军说,如果他父亲生前有什么遗憾,那大概就是他失去了他的导师邓小平的信任,他说他的父亲"从来没有讲过邓小平一句坏话"。赵五军说:"他经常觉得他欠了邓小平,这是他晚年最大的精神负担。"

图左赵五军


趙紫陽之子:掩蓋歷史“國家之恥中共之恥”

VOA 葉兵
趙紫陽去世後眾人送的花籃花圈,其中習近平的母親齊心送的花圈或花籃上寫著 “齊心率子女敬輓”
趙紫陽去世後眾人送的花籃花圈,其中習近平的母親齊心送的花圈或花籃上寫著 “齊心率子女敬輓”
六四期間遭整肅的原中共領導人趙紫陽的幼子趙五軍罕見地就六四鎮壓和趙紫陽晚年境遇發表評論, 稱他父親跟鄧小平在如何解決學生和平示威的問題上不可能妥協,因為兩人的道德底線不同。他不久前表示,繼續對趙紫陽案採取噤聲的做法只會給國家帶來恥辱。
趙五軍的上述談話是香港南華早報星期二首次發表的。趙紫陽的女婿王志華對美國之音證實,這些話是趙五軍今年清明節説的,但由於當局對資訊的封鎖限制,他們家人只是聽説這些談話在境外媒體上發表了,但還沒有看到有關的報道原文。
趙紫陽是25年前因反對軍隊鎮壓示威學生而被中共元老們逼迫下臺的,此後一直受到軟禁,直到2005年去世,時年85歲。趙五軍説,有一件事他父親從未後悔,那就是他堅持不可屠殺學生。
南華早報援引趙五軍記憶中趙紫陽的話説,“這是我的信念和最後一步:作為黨的總書記,我有這個歷史責任去勸説鄧小平,即使他不聽也罷。”
今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25週年,也是趙紫陽下臺和另一位因同情要求民主的學生而被罷黜的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猝然去世25週年。胡耀邦之死引發北京高校學生走上街頭為他鳴冤,進而發展到佔領天安門廣場進行絕食抗議和平示威,要求民主改革,一度獲得北京和其他地方上百萬民眾公開支援。
南華早報的報道援引趙五軍的話説,“(平反)對我們家來説沒那麼重要,但是對於國家來説很重要。”
他説:“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冤案,總有一天會昭雪。不然的話,下一代會問,這些事情為什麼會發生?是怎樣發生的?如果你避而不談,那是我們國家的恥辱和共産黨的恥辱。”
王志華是趙紫陽女兒王雁南的丈夫。他對美國之音表示同意趙五軍的上述看法。王志華指出,抗日戰爭八年就結束了,而六四事件和趙紫陽冤案25年都沒能平反,還不準公開談論。他表示,他和家人都相信,重新評價趙紫陽的問題遲早將解決,重新評價六四是當今領導人必須擔當的歷史責任。
王志華表示,六四事件不管對錯,都應該公開討論,不要回避,首先讓包括年輕一代在內的社會大眾了解1989年發生的事情,因為公眾有知情權。
王志華還含蓄地表示,鋻於中共派系和利益集團爭鬥的複雜性,他個人覺得,中國近期發生的一些打壓呼籲官員公佈財産以及紀念六四活動等事件不一定都得到習近平的認可。
趙紫陽去世後靈堂的趙紫陽遺像和眾人送的花籃花圈
趙紫陽去世後靈堂的趙紫陽遺像和眾人送的花籃花圈
王雁南兩年前曾對美國之音表示,她父親趙紫陽在被軟禁期間曾多次寫信給當時的中共領導人要求重評六四。
她説:“他也不斷地上書啊,寫信給領導人,要求平反六四,要求這些事情要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來處理,要肯定當時群眾和學生的愛國行動和民主的訴求。15大時寫過一封公開信,還告訴他們早解決比晚解決要好,主動解決要比被動解決要好,形勢好的時候解決比出了問題後解決要好。他説了不少看法。主要是要總結歷史的教訓,不是一定要追究個人責任。那時15大多少年前的事情了。這個機會錯過了。將來怎麼樣,只能讓歷史來看了。”
趙紫陽的老部下、原國務院辦公廳副秘書長俞梅蓀對美國之音表示,他很欽佩趙家子女和胡耀邦兒子為國家民族利益敢於公開發表對歷史事件的看法。
他説:“我所了解的趙五軍、趙二軍、趙大軍他們都很低調,人都非常好,都很低調,也不發表什麼談話。這次能夠談話,當然很好啦。前不久胡德華那個談話也非常好。我很讚賞他們能夠有勇氣來提出這些問題。不是為了他們自家,而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來提出這個問題。”
近年來每到敏感時期都受到北京警方嚴密監控的俞梅蓀表示,他在胡溫時代曾警告禁止他前往趙紫陽家和胡耀邦家看望的警察説,到習近平執政時會控告他剝奪公民自由罪,但未曾想現在被監控得更嚴。俞梅蓀指出,六四事件一直被設置禁區,遲遲不能平反是因為牽涉各方利益,一個人的力量難以改變體制,但他同時指出,習近平的父親、中共元老習仲勳曾公開反對向學生開槍,習近平本人應該會在時機成熟時解決六四這個歷史包袱。
他説:“紫陽去世的時候,他的母親齊心率子女,包括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獻了花圈嘛。所以,習近平個人、習近平家裏當然對紫陽印象很好,是支援紫陽的嘛。我想,作為習近平個人,他肯定是明白是非曲折,肯定有是非觀念的,肯定是支援紫陽的嘛。我想,他內心還是願意為紫陽平反,為耀邦平反,他是願意的嘛。但是涉及到整個結構體制制度,涉及各方的利益,所以他可能還在猶豫,可能還沒有最後下這個決心吧。”
這位前中共黨員表示,重新評價天安門事件對於六四難屬和整個國家非常重要。
他説:“對(趙紫陽)他們家沒那麼重要,但是對六四死難者、對難屬就顯得很重要了。當然難屬也不是為了個人,也都是為了大家的事。現在以丁子霖為首的六四難屬有200多位,一直在維權呼籲,被打壓。難屬裏面,有統計説,已經有35位難屬去世了。 遺恨終生了。”
北京當局近一時期定性六四事件的説辭是, “那場政治風波,中國的黨和政府早已有了明確的結論。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事實説明,我們所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符合中國的國情,符合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心聲。”
中國政府起初把1989年春夏之交的學生運動稱為“動亂”,開始武力鎮壓時改稱為“反革命暴亂”,一段時期後再稱之為“那場政治風波”,此後在各種媒體上都極力避免觸及六四事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