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日星期二

高新:徐才厚的靠山比江泽民更牛(另附二篇)

图中为王瑞林

笔者在本专栏的上篇文章里之所以说"谁是徐才厚的军中伯乐"根本就不用猜, 是因为按照《国贼徐才厚查抄内幕》一文中圈出的特定范围,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将徐才厚从集团军政委提拔到总部机关的"山东籍的某军队政工系统高官"只能是王瑞林。
熟悉徐才厚被提拔进总部机关之前那几年的中共宫廷内斗史的人士都会记得,一九八九年十一月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正式通过邓小平辞去军委主席的决议後,江泽民在兼任军委主席的就职演说中,除了把他在正式出任总书记职务的四中全会上表示过的一番谦虚再次复述一遍,再三强调"没有思想准备","深感责任重大,力不从心"之外,更强调自己因为"没有作过军事工作",所以"一定要努力学习军事"。除此而外,还特别表示了有尚昆同志担任军委第一副主席,刘华清担任军委副主席,杨白冰同志担任军委秘书长,是他自己做好工作的"有利条件"。
五中全会开过十几天後,江泽民的这番讲话被新华社发稿,以头版通栏形式刊登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各大官方报刊上。当时,无论是对杨尚昆不怀恶感,还是对"杨家将"反感已久的党内各派,都对江泽民同意把自己的这番"谦虚"表白公之与众,感觉十分不可理解。特别是把杨白冰也抬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更是令人感觉他江泽民完全是在自曝其短。自此,连中共内部人士都把邓小平向江泽民"交权"的这一戏剧化安排,形容成"太上皇向摄政王'托孤'"。
赵紫阳担任总书记期间,虽然同江泽民上台之初一样,随时都要受到分别来自邓小平和陈云两方面的左右制衡,但当时他十分明白自己所兼任的"军委第一副主席"完全是空有其名,所以在邓小平主动提醒他要过问一下军队工作时,他从来都是装傻充楞。
而到了江泽民登基之後,虽说很快就以党总书记名义兼挂了一个中央军委主席的虚名,但因为此时的杨家兄弟在军中的实权甚至超越了赵紫阳时期(赵紫阳时期杨白冰的职务仅仅是总政主任),连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都时时有插不进手的感觉,更何况他一再自谦地表示"没有作过军事工作"的江泽民。
更不如赵紫阳的是,杨尚昆在赵紫阳时代除了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和偶然因为其国家主席的头衔进行一些纯仪礼性的外事应酬,对党、政系统的工作从来干涉----从当时的党内规矩角度,他也无权干涉。而江泽民入主中南海之後,杨尚昆已经是在手握军权的同时,还要随时代太上皇干涉党务、政务。总而言之,江泽民初入中南海的那两、三年时间里,"儿皇帝"的日子还不如当年的赵紫阳过得相对简单、舒心。而他江泽民之所以在上台之初到一九九二年春邓小平南巡的那段时间里,一直表现出宁左勿右的倾向,除了"六四"镇压之後的大趋势使然这一客观原因,更有一层说不出口的主观原因,那就是在杨尚昆在"摄政王"身份,随时支持乔石、李瑞环制约他江泽民的政治环境中,他江泽民要想逐渐摆脱这种政治制约,要想逐渐找到相对独立的自己,也只能在路线上向党内元老中的保守势力陈云、李先念那一方面靠得更近,以此换取组织上的支持。
邓小平一九九二年南巡过後,杨白冰公然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喊出了"军队要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口号。因为当时党内外普通认为邓小平南巡讲话的背景实际上是在发表对江泽民和李鹏在改革开放问题上"开倒车"的不满,所以杨白冰的这一口号一经官方媒体正式报道,党内、军内的高层干部大都已经明白江泽民和"杨家将",特别是和杨白冰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有你没我,有你没我"的地步了。
十四大召开前夜,江泽民聪明地利用了邓小平的"六四"心结策反成功,邓小平决定以牺牲"杨家将"的代价换取党内政治稳定。於是,原来由杨白冰一手制定的中央军委十四大换届计划被临时调整,杨白冰本人虽然在十四大上被安排了一个中央政治局委员的位置,但在十四大结束後即自觉地脱掉军装。
十四届一中全会结束後,江泽民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在新的军委领导班子,特别是在邓小平指定"协助江泽民同志主持军内人事调整工作"的王瑞林的支持下,对解放军三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事院校及各大军区进行全面人事调整。就在十四届一中全会结束的当月,首批完成了对全军几十名副大军区以上级别的高级军官的撤换,杨白冰的嫡系部门解放军总政治部更是首当其冲。
十四大召开之前,杨白冰把持的总政治部有三名副主任:周文元、于永波和李继耐。十四届一中全会结束后当天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当场宣布了总政人事调整内容:于永波任主任;王瑞林任常务副主任。担任总政副主任期间仍是副大军区级的李继耐平调至国防科工委任副政委;从一九八五年初即开始担任总政副主任,一九八八年即被"明确为正大军区级"的周文元被降调沈阳军区任副政委。
中共十四大召开之前,杨白冰手下的上述三名副主任中,周文元和于永波都是於一九九零年五月被安排为部党委副书记的,但周文元是第一副主任,排名在于永波之前。
最初由邓小平放权给杨尚昆和杨白冰兄弟制定的十四届中央军委名单中,杨尚昆因为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军队常务副主席,原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继任,杨白冰升任军委副主席,周文元升任军委秘书长,张工(杨白冰当年北京军区政治委员的继任者)升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调北京军区任政治委员,李继耐升任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部党委副书记。所以,周文元、张工和于永波都被杨白冰安排进了十四大中央委员候选人名单,李继耐被安排进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名单,并全都如愿当选。
江泽民於十四大前夜的"绝地大反攻"大功告成后,,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的候选人名单已经连不及修改,以至被视为杨白冰军中政治"死党"的人物全部如愿当选,但当时发给大会的解放军代表团的团长名单,已经被临时由杨白冰改为于永波。
笔者在此较详细地回顾了这段中共宫廷内斗史,主要目的是想证明《国贼徐才厚查抄内幕》所说的徐才厚被提拔进入总部机关之前,"该领导人(其实就是江泽民)并不认识徐才厚"的说法是根据的。十四大之前的江泽民被讽刺为"根本就不知道三座门朝哪儿开",所以他不知道沈阳军区里有个一九九零年被从十六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提升为该集团军政委的徐才厚实属正常。而那段时间里"山东籍政工系统高官"只有两个,一个是李继耐,一个是王瑞林。而徐才厚十四大之后进入总部机关的大前提就是杨家将的总政系统被清洗,李继耐也一度被株连,所以提拔徐才厚"阔步进入总部机关"的那位"山东籍政工系统高官"除了王瑞林,没有半点可能是另外一个人。
自邓小平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假惺惺地辞去军委主席职务之后,十四大之前是安排杨家兄弟当摄政王,十四大之后是安排自己的家臣王瑞林在军委当代理人。所以说被王瑞林一手提拔起来的徐才厚的靠山"比江泽民还牛"颇有道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过去外界在报道王瑞林时,大都将王瑞林的政治经历说成是一九九零年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军纪委书记。其实,王瑞林是在中央军委主席办公室主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位置上被安排为十三届中央委员。邓小平辞去军委主席职务后,王瑞林的军委主席办公室主任职务改为"邓小平同志办公室主任",继而于一九九零年六月接替了尤太忠的军纪委书记职务,但并未被安排为总政副主任。一九九二年十月王瑞林成为总政治部副主任後的半年时间里,他是唯一的一名副主任。同时被他推荐给江泽民的三名总政治部主任助理分别是:时任广州军区空军副政委,空军指挥学院政委周子玉;时任十六集团军政委徐才厚;时任六十七集团军政委杜铁环。这些都是可以从中共政权的公开文献中查找到的。
上述三人中,周子玉排名徐才厚之前,从副大军区职的主任助理升任正大军区职的总政副主任的时间也比徐才厚早。至于徐才厚日后为何会"后来居上"挤走了周子玉,下篇文章里会有介绍。

——RFA

【附录1】

谁"提携"了徐才厚根本就不用猜(高新)


笔者在本专栏的上篇文章里已经向读者们介绍了一篇题目为《国贼徐才厚查抄内幕》的港媒文章以"出口转内销"的暴料方式招惹得境外媒体竞相猜测到底"谁是徐才厚的'军中伯乐'"。

"据悉,徐才厚在中共十四大时能阔步进入总部机关,并非海外传闻的得到时任某位军委领导人的青睐,彼时,该领导人并不认识徐才厚,徐依赖的还是一位山东籍的某军队政工系统高官的提携。农家子弟的徐才厚出生贫寒,素无背景,能在军中扶摇直上,与该高官的赏识、选拔和一再举荐不无关系。"

这短短的一段话看似"故弄玄虚",其实已经用一简单的"排除法"把徐才厚能够在军中"扶摇直上"所"依赖"的那位"高官"到底是谁差不多点出名字了。
谁都会明白,即然徐才厚当年"阔步进入总部机关"的提携者虽然不是"(海外传闻)的时任某位军委领导人",即当时的军委主席江泽民,但也肯定是在徐才厚进入总部机关的那段时间里有资格、有权力和江泽民共商军队高层人事的"高官",而这一位又被限制在"山东籍"和"军队政工系统",那么只要从公开资料中查证一下徐才厚进入总部机关的时间和当时的中共军队政工系统的主要负责人哪位是山东籍,答案就已经是唯一的了。

巧合的是,就在中共港媒的这篇《国贼徐才厚查抄内幕》出笼前不久,中共境内媒体刚刚刊登出一篇题目为《解放军26年148上将:副总参谋长最多 山东籍居首》的文章,文中说:解放军的军衔制度,于1988年10月1日再度正式实行。从1988年9月14日举行第1批上将军衔的授予仪式开始,到2014年7月11日新一批4位上将军衔的晋升仪式为止,经历27个年头。其间,先后有152名高级将领分21批荣获了上将军衔称号,其中山东籍居首,计有 36名,约占全部的1/4。

而那位具体"提携"徐才厚"阔步进入总部机关"的"政工高官"也是在"提携"徐才厚之后不久被江泽民授予了上将军衔。

笔者在本专栏的上篇文章里已经说过,把当年是徐才厚军纪委书记接班人的张树田说成是十六大筹备时"选拔"徐才厚的军内政工系统"高官",就如同说王歧山是提拔习近平的"高官"一样搞笑。但是,日后徐才厚从总政主任位置上进一步晋升为军委副主席之后接替他总政主任职务的李继耐首先也是"山东籍高官",其次还真的是在徐才厚当年进入总部机关之前具体负责过对徐才厚被选拔为正军职时的考察工作。

故事还要从当年的江泽民接替了邓小平的军委主席职务之后但却有名无实,完全被杨家兄弟当成阿斗戏耍的中共十四大召开之前的中共宫廷内斗内容说起。

一九八九年"六四"镇压之后,江泽民接替了赵紫阳的总书记职务。一九八九年十一月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前后,当时的邓小平表面上对江泽民表示政治上的信任、工作上的满意,故作大方地让出中央军委主席职位,籍此表示自己不再扮演"太上皇"角色的同时,却又在江泽民身边安插了一位特殊人物,令在赵紫阳时代只是代邓小平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杨尚昆在政治局常委会内横插一脚,扮演辅佐"弱主"的"摄政王"角色。

从江泽民上台之初的中共对外报道中的领导人排名序列上,即可明显看出邓小平的这一用意。赵紫阳实际上已经下台至江泽民正式登基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只要有杨尚昆与李鹏等政治局常委共同露面的机会,杨尚昆的名字从来都是排在最前面,虽然他在党内的职务仅仅是个政治局委员。而江泽民正式登基之後的长一段时间里,中央领导人的排名序列都是江泽民第一、杨尚昆第二,接下来才是李鹏等一干政治局常委。

最有代表性的莫过於一九八九年十月一日,党内众元老与党政军在位领导人共同登上天安门城楼"举国欢庆"的那则新华社统一报道,所有出席者的排列顺序依次是:江泽民、邓小平、杨尚昆、李鹏、陈云……。杨尚昆的大名不但排在李鹏往下的所有政治局常委前面,而且还排在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的前面。

鉴於杨尚昆在"六四"镇压之後一直到十四大召开一直是政治局常委会议的当然出席者,相信江泽民登基的那次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曾经就杨尚昆这一特殊地位有过一纸内部决议,就象十三届一中全会就邓小平在党内的特殊地位有一纸不对外公开的决议一样。

正因为如此,十三届四中全会闭幕当天,由新华社统一发稿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照片中,除了"调整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每个人的单人照片,还特别配发一张集体合影。集体合影由七人组成,包括江泽民在内的六个"调整後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列杨尚昆两边,照片说明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杨尚昆同志合影"。用在党报上发表领导人集体合影的形式对外表现照片中每个人在党内的实际地位,又是共产党政权的一大发明创造。自此,便开始了中共党史上杨尚昆代"太上皇"摄政一段特殊时期。

中共十六大召开之前,中共政权的官方宣传机器开足马力,大力宣传"十三年以来"的伟大成就。所谓"十三年"的定义,便是从一九八九年六月江泽民上台开始计算。而在此之前,海外也有人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把江泽民正式接过赵紫阳总书记位置的那一天定义为"江泽民时代的开始"。事实上至少登基之初的江泽民绝不敢如此自诩。而要把华国锋倒台之後的中共党史详细划分的话,把胡耀邦倒台之前定义为邓小平实际主政时期;把赵紫阳出任总书记至"六四"事件这一段定义为邓小平垂帘听政时期;把"六四"镇压之後至中共十四大召开之日,定义为杨尚昆代邓小平摄政时期……,应该说最符合实际。

而杨尚昆担任"摄政王"时期,完全不把党总书记兼军委主席放在眼里的还不是杨尚昆本人,而是他的胞弟杨白冰。

一九八七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期间,因为邓小平的一句"内举不避亲",担任军委常务副主席的杨尚昆同意把自己的胞弟杨白冰放在总政主任位置上,与自己共同主持军队组织工作。江泽民接替军委主席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杨尚昆按照邓小平的授意把自己以军委第一副主席身份兼任的军委秘书长职务分给了杨白冰,江泽民同时也按照邓小平的授意给杨白冰安排了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党内职务。从那以后直至中共十四大召开前夜,中共军队组织工作基本是杨白冰大权独揽。而他时主持军队组织工作的助手之一是徐才厚的大连瓦房店老乡于永波;之二是山东籍的李继耐,另外还有原来是被培养为杨白冰军委秘书长接班人选的周文元。一九九零年年中徐才厚被晋升十六集团军政治委员,受杨白冰委派前往沈阳军区当面考察他的就是时任总政副主任李继耐。

这位李继耐比徐才厚年长一岁,与徐才厚一样是"文革"前入校的"老大学生",因为长期在二炮部队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经历,一九八五年二月升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部长,一九九零年到沈阳军区考察徐才厚时刚刚被任命为总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部长(按副大军区职待遇)。

一九九二年十月的中共十四大上杨家兄弟倒台,除了揭发杨白冰有功的于永波升任总政主任,其他副主任包括李继耐在内均被清除,被以"协助江泽民同志工作"的理由安排为总政第一副主任的邓小平秘书、山东省招远县人王瑞林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同时选拔了三名总政主任助理,其中之一就是徐才厚。所以笔者说,只要查证一下徐才厚"阔步进入总部机关"的时间和背景,再用"排除法"把非山东籍的于永波排除在外,当时选拔他的那位山东籍的"军中伯乐"具体姓甚名谁,根本就不用猜。

至于徐才厚在进入总部之前一有机会就要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与之死套近乎的时任总政主任于永波在徐才厚"阔步进入总部机关"的过程中起过什么作用,是我们下篇文章的内容之一。

【附录2】

说张树田"选拔"了徐才厚好比说王歧山提拔了习近平(高新)

随着中共军中巨贪徐才厚被三零一医院"特护组"邀集军内外各路专家"集体会诊"之后确定已经"回天乏术、来日无多"的报告报送中央军委和中纪委的消息在北京流传开来,一篇题目为《国贼徐才厚查抄内幕》的港媒文章以"出口转内销"的暴料方式传递出中共决策层对徐才厚案"必须抓紧完成司法程序"的紧迫感。

自薄熙来、王立军,以及刘志军等人被陆续"司法处理"之后,人们不难发现他们之间的一个重要共同点就是最终写进起诉书和判决书中的案情,特别是贪污和受贿的额度都要比民间事先揭露出来的少了太多太多。未来徐才厚的被起诉书中会被"落实"的犯罪金额会有多少也许还要造等待上级授意,但由中共自己的在港媒体主动报料的徐才厚的经济罪案的情节之严重、数额之吓人,则是远远超出了过去所有的民间传闻。用一位曾经自夸擅长编故事"恶心共产党"的海外媒体人的话说:中共政权这次利用其在港媒体主动对外公开的徐才厚犯罪情节和严重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

而这篇《国贼徐才厚查抄内幕》出笼之后之所以能够"再次掀起了舆论狂潮",就是因为其中有一段内容是故意给出一个已经是很小的范围,招惹外界去议论和猜测出身农家,素无背景的徐才厚,之所以能够在军中扶摇直上的"伯乐"到底是谁?

该文中总结徐才厚的早年从军简历分析说:自任吉林省军区干部处副团职干事以后,因年轻、高学历优势,已摆脱"被转业"境况的徐才厚,官运变得非常顺达。

其实,徐才厚虽然出身微寒但毕竟具备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的学历背景,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公正地讲,这也是日后的"老领导"们大力提携他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正所谓无独有偶,如今正在病榻上等待审判的徐才厚最早被军队"老干部"举荐的经历和与他同样具备军事院校本科学历的,正在秦城监狱里度日如年的陈良宇最早被上海"老干部"举荐的过程十分相似。

一九四六年出生,比徐才厚年轻三岁的陈良宇"文革"前于一九六三年因为符合"又红又专"的录取和审查标准而穿上军装,成为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建筑系结构专业的本科学员之一,时年十七岁。同年,大连瓦房痁地区贫雇农家庭出身的时年二十岁的徐才厚被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录取。

一九六八年八月,此二人因为"时代的原因"同时被安排到不同的基层部队"当兵锻炼"……

再往后的不同经历是,陈良宇正式的军官没当一天就被迫"转业地方",进了上海一家工厂,徐才厚则被部队留用……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倡"干部四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干部需求令习近平、王歧山等身背"工农兵学员"学历的"提干"对象都供不应求,更何况以"真大学生"(即"文革"前凭高考进入大学者)为傲的陈良宇、徐才厚等。

更让此二人日后才感受到受益终生的是,他们在进入重要领导岗位之前,分别都被安排担任一段时间的老干部服务部门的负责人,陈良宇是从一九八五年初至一九八七年初担任过整两年时间的上海市委老干部局的副局长和局长,徐才厚则是在一九八二年至八三年担任过一年多时间的吉林省军区政治部离退休干部办公室主任。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共官场里混过的人都知道什么叫"扶上马,送一程",说的是中共自上至下,从地方到军队都因为邓小平一声令下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实行了干部离、通休制度之后,所有因年龄和身体原因从各级领导岗位上退下去的老干部都自认为"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新上岗的年轻干部负有指手画脚的义务,而负责照顾这批老干部的陈良宇也好,徐才厚也好,只要把老干部们伺候的得体又周到,不愁老干部们不在台前领导班子成员间为他们说好话。可见,最初令徐才厚摆脱"被转业"境况的"伯乐"应该是吉林省军区里的一个或者数个上世纪邓小平时代初期即已经离退休的"老干部"。

《国贼徐才厚查抄内幕》一文中总结道:从1982到1985年,三年之内由 普通副团职军官擢升为正师职的大军区二级部部长。五年后,晋升正军。1990年,徐才厚升任第十六集团军政委。两年后又升任总政治部主任助理兼解放军报社 社长。仅仅一年之后再次晋升总政治部副主任,时年五十出头便跻身大军区正职。短短十年的火箭式蹿升,可谓是顺风顺水,青云直上。

该文中还说:据悉,徐才厚在中共十五大时能阔步进入总部机关,并非海外传闻的得到时任某位军委领导人的青睐,彼时,该领导人并不认识徐才厚,徐依赖的还是一位山东籍的某军队政工系统高官的提携。农家子弟的徐才厚出生贫寒,素无背景,能在军中扶摇直上,与该高官的赏识、选拔和一再举荐不无关系。 

这里先中纠正的是,徐才厚"阔步进入总部机关"的时间不是十五大,而是中共十四大闭幕之后没过几天的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初。

继而更要纠正的是,因为该文中为了撇清江泽民"用人不察"的责任,特别说明了徐才厚进入总部机关是因为得到了一位解放军政工系统的山东籍高官的提携,外界即把关注焦点放在了曾经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和军纪委书记的山东籍高官张树田身上,完全与事实相悖。

有外界媒体以徐才厚以及郭伯雄是十六大选出的军委领导人,而具体负责十六大军委班子选拨的人是当时的是两个山东籍的总政副主任王瑞林和张树田为"依据",认为"当时王瑞林一直在邓小平办公室工作,很少到总政大楼办公",所以"当时的选拔大权就落到总政另一副部长(应为副主任)张树田手中"。殊不知早在中共十六大召开(二零零二年十一月)之前两年又两月的一九九九年九月,已经担任两年时间的总政副主任,完成是为了令其有大军区政工一把手工作经验和资历才被外放了济南两年时间的徐才厚已经奉调回京,出任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常务副主任和总政治部党委副书记,同时晋升为上将军衔。自此成为此前半年多才被从兰州军区副政委岗位上调升总政副主任和党委委员的张树田的顶头上司。

更要说明的是,张树田当年被从武警部队政委位置上贬至兰州军区副政委后,其中将警衔随转为中将军衔,而他被明确为正大军区级的时间比徐才厚出任被明确为正大军区级的总政副主任的时间晚了五年半,晋升上将军衔的时间也比徐才厚晋升上将军衔的时间晚了一年。所以,仅仅依据张树田曾经担任过总政副主任,而且又是山东籍,就断定他是当年"选拔"徐才厚的"军中伯乐",就如同把王岐山说成"选拔"习近平的"伯乐"一样荒唐搞笑。

事实恰恰相反,不是张树田当年"选拔"了徐才厚,而是徐才厚提拔了张树田成为他自己的军纪委书记接班人。

徐才厚一九九九年九月成为中央军委委员、总政常务副主任和党委副书记之后没有几个月,又接替了比自己年长八岁,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与自己同时调升总政助理的周子玉的军纪委书记职务。同时被宣布退役的周子玉此后专任中央政法委副书记至中共十六召大开为止。

日后,在徐才厚已经被确定为十六大上的新一届总政主任的同时,正是因为徐才厚的力主,张树田才力压排名在自己之前,升任总政副主任比自己早了近三年时间的袁守芳,被内定为军纪委书记接班人,并因此而被安排为十六届中纪委委员、常委和副书记。而正式被宣布成为徐才厚军纪委书记接班人的时间实际上是在十六大召开之后两个多月的二零零三年一月。

至于当时的徐才厚的"军中伯乐"到底应该是谁,留待本专栏的下篇文章作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