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4日星期六

东步亮:「掉書袋」和「報菜名」

变态辣椒漫画:习主席"藏书"

我第一次聽說「掉書袋」這個名詞,是在李敖罵人時知道的。但當時對這個詞並沒有準確的理解,還以為是李敖的臆造。最近才知道,這個詞原來淵源流長,是有來歷的。
這裏先掉一下書袋:「掉書袋」語出《南唐書·談諧傳·彭利用》:「對家人稚子,下逮奴隸,言必據書史,斷章破句,以代常談,俗謂之掉書袋。」翻譯過來,就是指有些人不管對象、場合,喜歡過度引經據典,援引書名,賣弄才學。
以上並非我的考古發現,而是來自最近流傳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從心理學的角度,對有人喜歡「掉書袋」進行了分析。文章指出,「以誇張的報冗長書名、作者名方式掉書袋而不被喝止,還聽到一片掌聲的,最可能發生在兩種情境。其中之一是置身在精神病醫院病房,躁狂病人神采飛揚地報書名、作者名而其他病人聽得津津有味報以掌聲。另一種情境就是置身在壟斷權力之下的『皇帝的新裝效應』。獨攬大權者因為手中的權力,給自己營造一個虛假的社會互動情境。當一個獨攬大權者以誇張的方式掉書袋時,因為忌憚攬權者的恣肆妄為,周圍的人都小心翼翼不會反饋給他正常的反應,反而更可能迎合和讚美他,這樣就很容易使其高估自己的能力、才華並沾沾自喜,一次又一次地報冗長書名、作者名而以為如此便能比肩『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前輩。」
這篇文章已經講得非常清楚了,有人喜歡「掉書袋」,要麼是精神病人,要麼就是皇帝,這個推論我非常贊同。因為只有這兩種人才有這種「掉書袋」的機會。在一個正常的小環境或大社會裏,一個不是精神病人也不是皇帝的人「掉書袋」,必然會遭到正常人的譏笑,「再愚鈍(的人)也有自知之明」,如果他自己不能覺察,多半他周邊的其他人也會喝止。這是可以想見的。
但是有一點需要明白,「掉書袋」還是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掉書袋」並不是單純地念書名,而是至少要讀過一些書,理解其義,才能在有需要時「引經據典」,信手拈來。其為人詬病和不妥之處在於,它往往「掉」的不是時候,或者場合不對,或者氣氛不對,或者對像不對,或者超過了一定限度,總之有賣弄、誇耀之嫌。這有一個前提,就是「掉書袋」的人,肚子中必須有「貨」,拿得出東西來。
如果單純地只是念書名,那就是表演相聲了。「念書名」這樣的相聲是沒有的,但是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相聲貫口,叫《報菜名》,演員念:「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鹵豬、鹵鴨、醬雞、腊肉、松花小肚兒、晾肉……」可以一口氣念出十幾個甚至一百多個菜名。它要求相聲演員念這些菜名時,嗓音響亮、吐字清晰、字正腔圓,但是不需要演員事先吃過這些菜,只需要他記得菜名,並且張口就來,顯得有見識即可。不過,這個相聲展示的是演員「嘴皮子利索」的功力,沒什麼包袱,也沒什麼看頭,因此連觀眾都不喜歡。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沒什麼看頭的「國粹」,最近卻發揚光大到「揚我國威」的國際場合去了,令人不禁感慨萬端。我當然不是說國家主席和中共總書記「念書名」,我相信那些書他都是讀過的,否則他怎麼能超出常人,當上國家主席;我也相信陝北梁家河那個小山村裏確實在文革中收藏了許多國外反動書籍,這是有先見之明的上天的精心安排,在「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之時,網開一面,專門留給其充電之用。我比較想知道的是,那些浸透自由、民主、憲政和人權思想的書籍,何時能對今日的偉大領袖施政產生真正實質性的影響。
這有點妄議中央了。且打住。

——东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