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星期二

梁京:试解英国对华新方针

图:亨利八世


此次习近平访英确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影响深远。主要原因不在中方,而在英方。因为不是中方而是英方对自己的方针作了重大调整。

卡梅伦选择的英国对华新方针有了什么重大调整,更重要的是,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整,回答这个问题对于理解未来世界秩序的走势,有重要价值。所有人都能看到,中英此次靠拢有很强的各取所需的机会主义因素,但我相信这个因素不足以解释卡梅伦对华方针如此重大的调整。

在习近平的对外政策引起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忧虑,习近平的能力和价值取向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质疑的情况下,卡梅伦作出了"反潮流"的选择:寻求与中国战略结盟,支持中国在重构世界秩序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也给了英国一个特殊角色,在中美之间,乃至在中国与西方之间做"掮客",或中间人。

以我对英国政治和文化的理解,卡梅伦要说服自己和国人,为新的对华方针做辩护,仅用眼前的经济利益为理由显然是不够的。卡梅伦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做道义上的辩护和长远利益的辩护。

卡梅伦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道义问题就是,如果中国的经济崛起支持了一种邪恶的政治力量崛起,对内压榨残害本国国民,对外挑战普世价值,动摇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英国选择与中国结盟是不是助纣为虐?我不知道卡梅伦是否完全排除了这种可能,但他显然认为这种最坏的可能性不是唯一的可能,更重要的是,英国有必要也有可能对中国的未来选择施加积极影响。在目前的情势下,与中国对抗,或者选择紧跟美国的策略,不仅不利于英国的国家利益,也不利于英国对中国施加有利世界的影响。

作为现代化的先驱,英国人对习近平以及许多中国人因国力强大而产生的虚骄,有一种过来人的理解,也有一种旁观者的清醒。卡梅伦的新对华方针,体现了这样的逻辑:与其嘲笑这种幼稚病,不如待之以诚,在互惠的合作中帮助中国人成熟起来。

作为曾经主导世界秩序的大英帝国之后人,卡梅伦对中国人的帝国心态也有一种不同于美国的敏感和理解。此次习近平访英,英国人待之以国君之礼,让习近平和中国的保皇党们满意之极。其实对西方的民选领袖来说,这样的礼节会让他们很不自在。所以,尽管英国和民主国家的政治信任更深,反而不需要讲究那么多"礼数"。

卡梅伦以国君之礼接待自称为共产党和共和国领袖的习近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投其所好,以给足中国人面子来换取实惠。英国人从自己的历史中早就懂得,那些赋予自己强烈的权力欲某种神圣性的强势君主,可以作出影响深远的决定,大步推动历史的进程。亨利八世就是最突出的例子。他的一些"任性"之举,对英国后来的进步起了非常有利的催化作用。

总之,除了机会主义的算计,卡梅伦为英国选择的新的对华方针,还有一点基于英国历史和文化经验的灵感。这种灵感对于开创历史的新格局是不可或缺的,但也意味著很大的风险。这既有国家利益的风险,更有政治家的个人风险。

卡梅伦不可能不懂得这一点。但卡梅伦或者英国精英的如意算盘是,如果中国崛起最终给世界带来一场大灾难,那么,这场灾难的后果对不同地区和国家是不均等的。由于英国远离中国,而且不像美国那样,在亚太地区承担重大的安全责任,中国崛起若带来灾难,美国和中国周边的国家将首当其冲。反过来,如果中国崛起造福于全球,英国绝不能错失这个机会,否则将遗恨百年。因为英国有可能因此而失去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这个地位,是"日不落"的帝国时代最有价值的遗产。这正是英国不遗馀力帮人民币国际化最根本的原因。

——RFA

【附录】
亨利八世英语Henry VIII,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是英格兰亨利七世次子,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年4月22日继位。他也是爱尔兰领主,后来更成为爱尔兰国王。亨利八世为了休妻而另娶新皇后而与当时的罗马教皇反目,推行宗教改革,并通过一些重要法案,容许自己另娶,并将当时英国主教立为英国国教会大主教,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并解散修道院,使英国王室的权力因此达到顶峰。他在位期间,把威尔士并入英格兰。虽然有说亨利八世在离世前成为英国国教徒,但是他一生都提倡天主教仪式及教条。他的后裔爱德华六世,以及伊丽莎白一世都继续推行改革。但是,他的女儿玛丽一世在位期间曾恢复天主教的地位。亨利八世曾经有六次婚姻,其中有两个妻子被其下令斩首
他在位期间,除了推行宗教改革外,更积极鼓励人文主义研究。亨利八世还合并了英格兰威尔士,使英国皇室的权力达到顶峰。国家的权力扩大了,而中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度也加强了;亨利成功的参与了欧洲大陆上的政治外交,然而却为此耗尽了国库,给以后继位的英国君主带来了麻烦。(维基百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