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6日星期二

梁京:中国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的迷误

620
梁京评论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的迷误。(粤语部制图)
Photo: RFA
高庆西
上周,高西庆在纽约的一个讲话在微信群组中广为传播。讲话的标题非常醒目:"中国政府已放弃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原则"。这个讲话反映了中国当前的两个现实,一个是政治僵局的明显化,另一个就是改革僵局的明显化。

政治僵局的明显化,是因为"十日文革"后的高层权力格局,令各派精英都比前一段时间敢说话了,没有这个背景,我相信高西庆不敢如此公开地批评当局用传统的行政命令来压缩产能的做法,并提高到了批评当局言而无信、不坚持自己公开宣示的改革原则这个高度。而这样一来,中国的改革僵局也就显露无遗。

高西庆敢于批评当局,不仅说明他有一点政治勇气,也说明他确是一个真诚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他的讲话体现了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对中国改革的基本主张,那就是让市场机制在国企改革和压缩过剩产能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不应该像现在这样,给各级政府下百分比指标,这样做不可能淘汰低效率的国企。高西庆认为,当局之所以不敢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原则,是受制于既得利益,尤其是庞大的国企。

这个逻辑完全符合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但中国的现实并不符合这个逻辑的重要预设,其中之一就是市场竞争受到法治的有效约束,另外一个就是,社会保障能控制大规模失业带来的社会动荡风险。高西庆当然不可能不懂这一点,但他的逻辑就是释放市场力量能倒逼各种改革,包括倒逼法治,倒逼社会保障,以致倒逼政治民主化。

这其实也是当初西方鼓励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基本逻辑,但时至今日,西方社会已经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逻辑其实有很大问题,因为事实是这个逻辑不仅没有达到原来的设想,反而催生了一个巨大的怪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中国版的"国家资本主义"。

正如有学者认识到的,中国版的"国家资本主义"与历史上的国家资本主义构造非常不同,它不仅规模空前,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国家能力,即中央政府能操纵地方和大型国企竞争以达到政治目的。在这种格局下,市场可以成为国家榨取社会财富的一种超级手段。事实上,这个趋势在近年已经越来越明显。一些有识之士在网上发文,明确指出,每一轮市场起伏,都成为对底层的新一轮剥夺,把更多财富集中在国家和少数人的手中。

不过,这些文章也有一个错误,那就是认为这种剥夺和榨取是当权者有意为之,这在今天已不是事实,因为当权者已经认识到财富过度集中的危险。真相是,国家资本主义这头吸食平民血汗的怪兽已失去控制,中国已陷入自我毁灭的险境。

导致这种危险的一个认知之源,就是主流精英对权力和自发性的迷信。这两种迷信,也就是对中央集权和对市场自发力量的迷信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他们认为当权者只要愿意,想搞宪政就能有宪政,想搞极权就能极权,市场也是如此,只要放开,既能有效率,又会有公平。

这种迷误严重制约了中国精英的认知能力,从而制约了改革的想像力。习近平有一个直觉是对的,中国正面临著历史性的发展机会,他也知道不改革就抓不住这个机会,后果非常严重。从最近的讲话看,习打破改革僵局的愿望很迫切,但拿不出办法。

习的改革困境,固然与他认知能力不足有很大关系,但主流知识精英,包括高西庆代表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也难辞其咎。因为在目前的政治格局下,习有可能接受新的改革思路,中央权威也还没有崩坏到无力改革的程度。只不过中国改革的有效思路,不可能从西方的教科书中找到,而需要有对中国改革潜力的真知,需要有调动地方和民间改革潜力的智慧。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