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5日星期一

江南案:蒋经国从“独夫”到伟人

原题《蒋经国:从"独夫"到伟人》
来源:《翻阅日历》2008第1期
2010年11月03日



据说,近二十年来,在"谁对台湾贡献最大?"的民调中,蒋经国始终高居第一。台湾《天下》杂志的民调也显示,蒋经国在去世十几年后依然被民众视为"最美的政治人物"之一。虽然,他曾经也有"独夫"的恶称。

从"独夫"到伟人

  1935年,身在苏联的蒋经国发表了给母亲毛氏的公开信,信中说:"您的儿子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道路,他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他也许永远不会再落入父亲——那个笨蛋的手中,去做一个可怜胆小的孩子。"有人说,这封信在中国历史上曾经留下了一个沈从文《边城》式的悬念: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如果我们追溯蒋经国在台湾的经历,会发现,蒋经国确实曾经落到了"那个笨蛋的手中",所以,制造了白色恐怖,甚至远在美国的作家江南也因他而死,不过,他最终还是"离家出走",作了对父亲的最后一次背离。对此,一些学者评价说,他完成了从"独夫"到伟人的转变。

  亲民的独裁总统

  1979年11月30日,《美丽岛》杂志与"台湾人权委员会"联合向台湾当局申请于12月10日在高雄举办纪念"国际人权日"集会游行,遭到拒绝。《美丽岛》杂志决定不理会台湾当局的态度,按原计划照常举行集会游行,并准备了一些木棍,以应付可能进行的镇压。12月10日,集会如期举行,与会3000多名群众情绪激昂,不断高呼"打倒特务统治!"、"反对国民党专政!"等口号。随后,集会群众和警察发生了暴力冲突,运动被镇压下去,双方共200余人受伤,152名参与者以"涉嫌判乱罪"被投入监牢。这就是台湾著名的"《美丽岛》事件"。

  "特务头子"执政的台湾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其实有它的原因。

  50年代的台湾社会动荡不安,官场也舞弊成风,地方官员对于中央的决定阴奉阳违,而且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只看上级脸色,不管民间疾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蒋氏父子想到了民主。

  蒋经国推崇的是"封闭'中央',开放地方"的政策,在蒋介石父子独掌最高权力的时候,却允许基层进行民主选举,地方的民主政治框架逐渐形成,地方官只对上级负责而不管人民死活的恶政得到缓解。六七十年代的台湾政治,正是在这一框架内发展着,并逐渐有突破的趋势。"《美丽岛》事件"就是台湾人民要求突破原有框架的尝试和体现。

  正如托克维尔所分析的,革命往往不在压迫最严厉的地方发生,而在人们的民主状况有所改善的时候发生,了解到基层民主意义的台湾人也逐渐意识到宪政权利如人权、民主和自由的意义。

  幸运的是,独裁者蒋经国并不是彻头彻尾的"独夫",他有个亲美的父亲,对美国的民主政体很熟悉,本人又有共产党的作风,注重亲民,据李敖在《论定蒋经国》一文中的统计,蒋经国从1978年到1981年的四年间,下乡197次,"与民同乐"155天。视察一条建设中的公路,竟进山21次。1980年永安发生矿难,蒋经国挨家挨户前去慰问。

  所以,蒋经国很了解民主对下层老百姓的意义,知道民主是对抗地方暴政的有力武器。在"《美丽岛》事件"的处理上,蒋经国一方常态,没有对这些民主人士大开杀戒,而是要求法院"不得判任何人死刑"。

  到1981年的时候,蒋经国已经有了他的相辅相成的四点新理念:民主化,包括全面选举;台湾化,本省人必将全面逐步出任要职;大幅提升国民所得和生活水准;和大陆发展工作关系。

  蒋经国在有生之年,就这样鲜明地结束了对民主"辣手摧花"的生涯,开启了另一片民主的空间。而这一切,还有一个推动力,那就是"江南案"的爆发。

 "江南案"的转折

  江南(原名刘宜良)曾是《台湾日报》记者,后以《台湾日报》特派员身份来到美国,并加入美籍。在美国期间,江南撰写了《蒋经国传》,并在洛杉矶《论坛报》连载,书中透露了蒋家的不少"秘辛",令蒋经国恼羞成怒。据李敖为《蒋经国传》的序言所说,他曾劝江南注意安全,而江南认为身在美国,且为美国公民,会得到切实的保护。不过,最终还是在1984年10月15日,遭枪杀身亡,当时,江南身处旧金山。

  江南案震惊海内外,美国联邦调查局迅速侦破此案,查出了暗杀江南的三个凶手。据美国联邦调查局向新闻界披露,有台湾情治人员介入江南命案,而且还和蒋孝武有紧密关联。一时间,蒋经国和台湾当局立即陷入了全世界正义舆论的声讨之中,在国际上名声扫地,更加孤立。

  事发后,蒋经国表现出了惊人的冷静和镇定,他立即下令逮捕"情报局长"汪希苓、"副局长"胡仪敏、"第三处副处长"陈虎门,要求"彻查此案"。1985年1月13日,由"中央社"发布消息,承认"情报局"官员介入"江南命案"。舆论的风头也一时由之改变,由谴责蒋经国,改为要求他彻查此案,惩办凶手。

  最终,蒋孝武还是难逃干系,在这次风波中彻底失去了政治生命。当社会舆论发现并没有证据蒋经国和江南被杀有直接关联的时候,蒋孝武受到了更强烈的谴责。无奈之下,蒋经国只得流放蒋孝武到新加坡任"商务代表",从此淡出政坛。

  同时,江南案也彻底摧毁蒋经国长期以来对情报机关及秘密行动的信念。不久,蒋经国对情治系统作了一次更大的改革,情报部门只从事情报搜集、分析及反情报工作,不搞秘密行动。并下令以后在台湾要逮捕重要的反对派人士及查封刊物,一定检具事实,由他亲自批可。

  1986年9月初,蒋经国表示将要解除实行38年的解严令,并开放党禁,开放报禁。9月28日,"民进党"在台北"圆山饭店"成立,情治部门负责人迅速向蒋经国呈上了一份抓人名单,不过,蒋经国没有批准,他说:"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 这个时候,他已经决定放开手脚,让民主发展起来。

  据马英九在纪念蒋经国逝世十五周年的文章中回忆:"当年(1987年)的12月25日,经国先生坐着轮椅出席在台北中山堂举行的行宪纪念日大会,当时民进党籍'国大'代表在台下高举白布条抗议、鼓噪,经国先生不以为意,先向代表们简短致意,然后由'国大'何宜武秘书长在喧哗声中宣读'总统'讲词,重申民主改革的决心。经国先生离开会场前,特别转头深深看了看鼓噪的人群一眼。当时经国先生的表情和现场情境,让英九留下永难忘怀的印象。"

  蒋家王朝的终结

  蒋经国尽管曾经把民主化当成台湾改革的四大理念之首,不过,他还是希望培养自己的次子蒋孝武为接班人,"江南案"打破了他的部署,据说,此后他一见蒋孝武就会摔东西,大骂他是"蠢货"——正是江南案终结了蒋经国传位于子的美梦。

 一些小道消息说,蒋经国也曾经考虑过让弟弟接替自己位置,不过,当蒋纬国了解到哥哥的意向后,只是沉痛地说,"晚了,什么班底都没有,怎么接?"

  兄弟之间的聊天怎么流传出来的,真实与否,都已经难以判断,可以肯定的是,蒋经国看到了更远的未来,他认为,与其让自己指定一个接班人,不如由台湾人民自己来决定自己的领导人。

  1985年8月16日,就在"江南命案"处理完之后,蒋经国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专访时,特别声明:"'中华民国国家元首'依宪法选举产生,从未考虑由蒋家人士继任。"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在自己的任内突然死亡。据说,蒋经国去世的时候,成千上万人在街头列队致哀,岛上鲜花贩卖一空。

  遗憾的是,蒋经国在任内死亡,没有让台湾人选出自己的总统,出任总统的是副总统李登辉。蒋经国选李登辉为副手,原以为他会在本土派与大陆派之间能取得平衡,谁知李登辉为了加强自己权力,激化了二者的矛盾,以致本土化与大陆政策两项方针,由相成转而为相克。

  幸运的是,蒋经国让自己做了最后一个独裁者,台湾的人民多少多了些自由言说和监督政府的权利,民主的路很远,却已经开始了。所以,张学良赞叹:"蒋经国这个人好厉害……到台湾后,要不是蒋经国,蒋介石就没有了。"

  蒋经国曾说:"最近我看到历史上有一位成功的伟人说过一句话,他说:'我到底做错了什麽事情?为什麽人们赞扬我?'这一句话有著深刻的意义,不错,时常被别人赞扬,歌功颂德,并不就是你的成功。"当一个独裁者受到所有人的赞叹的时候,能够自己看出问题,看出自己做错了什么,并勇敢地进行改正时,他就是伟大的。

  蒋经国用自己的权力终结了自己家族的统治,也用自己的独裁权力推行了民主。用独裁的权力推行民主?是的,这是一个悖论,悖论之后的推动因,是一种伟大的人格,一种宽广的胸怀。


http://history.people.com.cn/GB/198307/13118205.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